今天读了樊登老师的《读懂孩子的心》,书中的主线就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那么究竟怎样付诸行动呢?樊登老师推荐了一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这本书的书名甚是朴素,内容更是浅显易懂,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和孩子相处真的是一门艺术,原来觉得自己还算是合格母亲,看来自己要还是要不断反思提升!第一章讲得主要是孩子有负面情绪可怎么办?还记得小时候我比较顽皮,每次闯祸都会把自己弄的遍体鳞伤,我爸看到了第一件事情不是关心我的伤势,也不认是非对错,先是劈头盖脸把我一顿批,我也知道他是心疼我,但他这种方式没有跟孩子共情,导致长大以后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找我妈,因为我能想到找我爸的后果。当孩子跟父母表现出负面的情绪,其实是很希望他最亲近的人能理解他,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这就足矣。
因为疫情,跟娃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有天晚上娃跟我发语音说让我找他的小恐龙,那个小恐龙是之前出去玩的时候和姐姐一起抓娃娃抓到的,早就不知所踪了,我知道娃这么晚没睡肯定是有负面情绪了,娃不是真的想要那个小恐龙,他只是在家里憋的难受想要和姐姐出去玩,想要和妈妈去抓娃娃,我给他发了语音把他的想法说出来然后安慰他等解封后就能出去玩了,虽然没有回复但应该很快就能进入梦乡了吧。有时候小孩子的心思真的比女人心还细腻,他们不是不讲道理的胡乱发脾气生气,只是希望爸爸妈妈能理解他小小的心灵。我现在终于能明白为什么每天晚上抓情绪小怪兽的时候他都会让我去猜他的坏情绪,因为猜对了,他会觉得妈妈理解他,坏情绪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其实换位思考下真的可以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一个大人很生气,旁人安慰道这有什么好生气的,是不是有一种不被理解的感受,要好久才能自我消化。如果有人够跟你说:”我理解你难过的情绪,遇到这种事难免会有这种感受。”这样的话语是不是更能抚慰受伤的心灵,孩子更是如此。有时候父母可以连话都不用说只是陪着孩子让他的情绪得到抒解,也能够极大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因为他知道父母是他坚实的后盾,长大以后遇到事情就不会慌乱。这又让我想起每次在公婆家吃完饭,都会和婆婆聊聊天,这时娃就不让我们说话,其实都是想让大人们安静的陪着他,听他表达。
书中讲到一个很好的处理孩子负面情绪的方法,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第一是全神贯注的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是父母要通过嗯、哦的方式回应孩子,第三是说出孩子的感受,第四是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的愿望。当然如果说错孩子的感受也没有关系,孩子会给父母引导,总会找到原因,还有可能孩子会自己把原因滔滔不绝的讲出来,父母只需要认真听就能解决问题。
可能有的家长不当回事,觉得娃娃大的孩子能有什么情绪问题,如果孩子不被父母理解,情绪一直不能得到排解,不只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将来孩子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成为一个冷漠无情的人。
所以学习这门共情的艺术吧,我觉得不只和孩子相处会融洽,和身边的人相处也会原来越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