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听到有妈妈抱怨说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写作业拖拉,还总和自己对着干,让自己很头疼。
最近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了新的认识——不想鸡飞狗跳,请做到以下四个“不要”,母慈子孝不是梦。
01.不要讲道理
——要做“充电器”妈妈
思想家卢梭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
“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是3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式。”
这3种方式,你中招几个?
细思极恐,这3种教育方式好像是我们平时运用最多的。
医生+老师+厨师+保姆+……=好妈妈?
现在社会上都说:好妈妈胜过好医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妈妈胜过好厨师……因为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包括身体和心理。于是妈妈们争先恐后的学习各种知识。
朋友小楠是医学专业出身,工作后又学习了心理咨询知识,考取了证书;今年又自学了教育学,考取了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这时你是不是想问我:“她又可以当医生,又可以当老师,肯定是一个好妈妈了吧?”
呵呵,我只能用“呵呵”两字来回答你。小楠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家里经常出现鸡飞狗跳,河东狮吼的场景。
为什么满腹经纶却无法施展?是她易燃易爆炸,还是熊孩子太“熊”?都不是,是因为小楠在家里充当了专家,学者的角色,处处跟孩子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刚开始还有点用,久而久之,孩子就对讲道理有免疫力了,常常一个耳朵进,另一个耳朵出。
在这里,献上我的打油诗一首:(为了押韵,我把男同胞拉来垫背了,真不好意思。)
男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
孩子听道理,人间没真理。
如今,在有中小学生的家庭中,流行着一句话——“作业猛于虎。”学校给孩子留作业,家长催孩子做作业。孩子们呢?一边做作业,一边学习如何和老师家长周旋,在这种周旋中孩子们的智商和情商飞速提升。
这个时候,家长不厌其烦的去给孩子讲道理,你以为他们自己不懂吗?你一遍又一遍的讲道理,像直升机一样在他上空盘旋,像苍蝇一样在他耳边嗡嗡作响,你猜他对你讲的话是听还是不听呢?
久而久之,孩子的耳朵就对你关闭上了,更严重的是,他的心也会随之为你关闭。
有人会问,我们不跟孩子讲道理?那我们跟他们讲什么啊?
讲什么?讲爱啊!
家是讲爱的地方,从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一个随时随地可以为孩子充满心电,蓄满爱之杯的妈妈是好妈妈,好妈妈从不讲道理,爱意表达胜过千言万语。
02.不要贴标签
——要做“摄像机”“外交官“妈妈
场景:孩子放学回到家,把书包一放,就开始在家里东逛西逛,东摸摸西摸摸,妈妈着急了,说:“你怎么总是一回家就玩儿?”
“总是”、“从不”、“很少”、“经常”这样的词是在给别人贴标签。什么叫“总是”?“总是”是一直是,没有一次不是,永远是。当孩子听到你这样评判他,他会去乖乖的写作业吗?说不定本来准备开始写的,听到这样的话他会变得一百个不情愿。
请静静体会评论与观察的不同:
【评论1】你快点认真写啊!总这么磨叽!都写了一晚上了,别人一个小时都写完了!
【观察1】你一个晚上都在写作业,没有离开过书桌旁,我看到你一会写作业,一会看别的地方,一会玩铅笔橡皮。
【评论2】现在九点了,要睡觉啦!这是睡觉时间,你必须马上睡觉,不能再玩了,哭闹是没有用的!
【观察2】现在九点了,你说你还想继续玩,你不想睡觉,你在哭。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胡说八道”,看,不知不觉中,又作出了评论。像“摄像机”一样观察孩子及其行为,不去评判或者分析,真的很难,但是,真的很重要。
很多妈妈说孩子“懒”、“笨”、“傻”,这样给孩子贴“负面标签”的做法,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会把自己的孩子越推越远。
当我们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孩子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随之就会把注意力转向“怎么反驳我们”。
“外交官”妈妈最明智
大家有没有留意过外交官经常用的言辞是怎么样的?比如说:“你方已经第3次在我国禁飞区域飞行,我们对此表示愤怒,因为这侵犯了我们的领空,我们希望你们遵守备忘录中的约定,不要第4次出现在我们的禁飞区域,否则我们将将其击落。”
你看,这样的言语不带有任何评判,指责,只是陈述一种事实。如果人们不这样做的话,世界大战不知会爆发多少次了。
一个只陈述事实的妈妈是好妈妈,好妈妈是“摄像机”,“外交官”,好妈妈从不妄加评判,不去评判孩子,我们将会被幸福包围。
03.不要胡思乱想、一味指责
——要做长颈鹿,不要做豺狗
有句话说: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
场景:妈妈收到孩子老师发的信息,一般情况下老师不会私信家长的。这个时候,妈妈想:准是孩子又犯错了,要么是上课不注意听讲,要么就是下课追逐打闹,真不让人省心。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点开了这条信息,原来是老师想请家长帮个忙。
你看,胡思乱想并无意义,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
当你看到孩子天马行空的涂鸦,你会说:“看你画的是个啥?!”还是会说:“宝贝,你的画有五彩斑斓的颜色,还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一幅不错的作品呢!”
关于情绪这头大象
情绪就像一头大象,蕴藏着很大的能量。我们要做骑在象背上的主人,大象一天天长大,我们要学会驾驭它而不是被它牵着走。
我们要告诉自己和孩子——要做生活的主人,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有时候,孩子的行为可能会刺激到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当孩子说了不中听的话,我们该怎么办?怼回去还是冲他发火?
都不是,我们要做的是——学会诚实表达感受和需要。
马歇尔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中有一章讲到——当你听到“不中听的话”,你有四种选择。
针对这个内容,我做了练习:
场景:我询问儿子周末作业写的怎么样了,他说:“我的事不要你管!”
选择一:责备自己
我对儿子管控的太多了,作业本是他自己的事,我却总盯着他,问他作业的进展,是我不好,我下意识的催促让他感到厌烦了。我感到内疚,自责,后悔。
选择二:指责他人
这孩子竟然这样对我说话!我这是在关心他,他一点都不理解我的心情,他真不懂事,爱发脾气,真任性!我感到愤怒,恼火。
选择三: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我问他作业的事,是因为我想知道他是否需要我的帮助,或者他自己早点写完作业可以去放松一会,我希望他能健康成长。
我感到伤心,失望,因为我需要信任和理解。
选择四: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他的作业不算少,他正在为作业写了大半天而烦恼甚至烦躁,我这时来问他,他可能觉得我在催促他,指责他。儿子可能感到郁闷和厌烦,委屈,因为他需要我的体贴、支持,信任,他需要时间慢慢独立起来,他需要有自己的空间。
晚上我和孩子谈心,我告诉他我在学习《非暴力沟通》 ,我还给他看了我的作业,问他我对他的内心分析对不对?
他之前还在为作业还没写完而发脾气,我们通过交流以后,他很愉悦的去做作业了。
明天就上学了,他这个点还在做作业,以前的时候我会着急,爆发。现在我接纳事实,帮助和理解他。
儿子认可我对他内心的分析,听完我的分析 ,他笑了 。我感觉他是觉得得到了我的理解 ,虽然作业还是很多 ,但是他不那么烦躁了。
当我们同理他人的时候,可以试着也去找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因为需要是人类共同的,所以当我们找到对方的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理解对方了。这种理解不是理性层面的,是内心的释然。
关于长颈鹿和豺狗
长颈鹿是陆地动物中心脏重量最重的,它的脖子很长,能够看到更远的风景和危险。
长颈鹿的特点:眼光长远、大心脏(关爱自己,关爱别人,很少感觉到被伤害)、冷静,和自己与他人有较为和谐的关系。
豺狗的特点:眼光较短、注重眼前,语言特点:指责、要求、拒绝、威胁和性格急躁;与自己和他人关系紧张。
豺狗代表我们平时沟通的模式
长颈鹿代表非暴力沟通的语言
内心柔软有同理心的妈妈是好妈妈,诚实表达感受和需要胜过胡思乱想、一味指责,我们要做长颈鹿,不要做豺狗。
04.不要急着去做
——要做“听话”“听心”的妈妈
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的描述了倾听的能力:
“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为了倾听孩子,我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的体会他的心。倾听,到底听的是什么?是听话 、听音、 听心。
我上初中时,老师在课堂上默写词语, 有一个词我没听清于是举手问了老师,老师说了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你的耳朵里塞猪毛了吗?!”
我的心灵受到了打击。幸好我够坚强,比较爱学习,后来还是会主动问老师学习上的问题,但是我变得不那么自信了。
老师为什么不能认真听我的需求呢?我旁边的同学打喷嚏我正好没听到那个词,如果老师愿意听我把话讲完,他还会那样讽刺我吗?
所以,倾听是幸福的开始,请和孩子一起,从现在开始感受幸福吧。——愿意听孩子说话,和孩子的心建立连接的妈妈是好妈妈。
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是建立连接,亲子关系更是如此。
爱是万有引力
爱是春风化雨
爱是天然去雕饰
爱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有“爱”的能力,用爱去听,去说,去做。
用场景挖掘需要
用需要指导行动
用倾听建立连接
我是五画生,儿子九岁半,女儿三岁半,是一名长期奋斗在家庭教育一线的二胎妈妈兼上班族。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且行且珍惜。微信号:aladdinwy,欢迎你和我交流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