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深度、生命力:爱情的唯一成果

谈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弗洛姆可以称得上勇士。爱这个话题,几乎人人都感兴趣,人人也都能谈,但将“爱”纳入严肃的学术研究领域的人,弗洛姆是第一个。作为第一个研究“爱”和“爱的能力”的学者,他的著作《爱的艺术》1956年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人们争相抢购,第一版在几天之内就销售一空。在作者本人逝世42年后,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出版了几千万册。

这本书从爱的定义、功能、对象、组成要素、衰亡、艺术技巧等角度出发,阐述了一个核心观点:爱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只需投入身心就可获得的感情,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否则爱的试图就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勇敢地、真诚地、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关于爱有几种错误的认知。比如,有人认为,爱是一种不可习得的天赋,和个人的自身价值、爱的对象等因素有关,爱的获得以权衡对方及本人的交换价值为前提。弗洛姆认为,这些都不是爱,并指出, “把爱情看作是性满足的产物,把爱情看作是结伴思想和防止孤独的避风港,这两种观点是西方社会中爱情衰亡的两种‘正常’形式,是由社会决定并造成的爱情病理学。”他强调, “爱和人的成熟程度有关……所谓成熟程度,是指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可见,爱是一种稳定、持续的情感,其产生需要外貌、名利等因素的加持,但单纯建立在这些因素基础上的爱,只能称得上短暂式的堕入情网,不能称之为爱。爱的维持需要成熟的人格:对自己、爱人乃至整个世界的深入了解,能够真诚面对自我、爱人的需求;对生命保持热爱,拥有独特的创造力,爱是一种能力,个体越成熟,爱的能力越强。因此,爱不只是一种天赋,也不是一种偶然产生的情感,而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可以通过知识和实践,后天习得的艺术。

人们之所以对爱如此着迷,是因为人都有这些需求:克服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实现与人的结合,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等,而爱正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之一,通过爱,我们与他人结合,摆脱孤独的监禁, “人对他的单一存在的觉悟,对他短暂生命的觉悟……人知道自己的孤独和与世隔绝,意识到面对社会和自然的威力自己的无能为力——所有这一切都使他的特殊和孤寂的存在成为无法忍受的监禁。” 通过爱,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自己和世界, “我们永远不可能靠智力来了解人和宇宙的秘密,但可以通过爱情去把握它,在爱情中,在献身中,在深入对方中,我找到自己,发现自己,发现了双方,发现了人 。”

那么,我们该如何掌握这门艺术?首先,要掌握关于爱的知识。成熟的爱是在保留自己个性的前提下与他人合二为一,爱的基本要素是给(而不是得),其他要素还包括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但这些要素只在成熟的人身上可以看到,即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放弃了获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恋幻想,并有一种谦恭的态度。另外,弗洛姆还谈到了父母之爱、博爱、神爱、性爱等话题,并指出,母爱是无条件的,无需付出努力,也无法通过努力赢得,父亲是有条件的,顺从是父爱种最大的道德,因此父爱可以通过努力去得到;一切爱都以博爱为基础。博爱就是认识到所有人的平等性,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自爱和他爱并非相互排斥,自爱不等于利己,利己者缺乏爱自己或别人的能力,因为其内心缺少生命力,经常感到空虚绝望,企图通过对自己的关心去掩盖这种不足。

掌握爱的艺术,还需要懂得实践的艺术,包括纪律、专注、耐心、克服自恋、有信仰、积极行动等几大方面。弗洛姆的文笔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对专注、耐心、克服自恋、信仰这些原则都有精彩的阐述。关于耐心: “人们从来不是一开始就直接地学会一门艺术……一开始人们必须学会许多其他的、而且看起来经常是同这门艺术无关的东西,木匠学徒要先学会刨木头,学钢琴的人要先练习音阶,而学习禅宗射箭艺术的人则要先练习呼吸。”关于自恋:能否学会爱取决于人的自恋程度和能否不断培养自己的谦恭、客观性和理智。自恋的人体验到的现实只是内心活动,主要是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同自恋相反的是客观性,客观性就是对人和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能从表面深入现象核心,能进行客观思考。关于信仰:这种思想(信仰)是我们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的产物。我们相信自己、他人和人类不断发展的可能性,我们对自己的觉悟和成熟体验得越深,我们的信仰程度就越高。合理信仰的基础是我们自己的生产力。在信仰中生活,就是创造性地生活。

爱是一门艺术,但读了这本书之后,就能拥有爱的能力吗?对此,弗洛姆拥有一种“狡猾的真诚”,在书的前言就给我们泼了冷水: “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但我个人认为,不能因此否定这本书的价值。一方面,爱是一种复杂的体验,爱的失败者和惨剧每天都在诞生, “几乎没有一场冒险像爱情那样,是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和期盼所开始,并以如此的规律性遭到失败。”掌握爱的规律,将它放到思想的显微镜下,也许很多困惑就会在探索和思考中迎刃而解。另一方面,我们都有认识自我和世界的需要,而爱不仅是和爱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它决定了个体同整个世界的关系。掌握爱的知识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更了解自己和他人,成为一个理性的人,对世界的问题做出理性回应。

以书中最喜欢的一段话作结吧: “爱情只能产生于这样两个人中间。这两个人都从他们生存的圈子里跳出来并互相结合,同时他们每个人都又能脱离自我中心去体验自己。这样体验到的爱情是不断地挑战,这种爱情不是避风港,而是一种共同的努力、成长和劳动。如果两个人能从自己的生命的本质出发,体验到通过与自觉地一致,与对方结成一体,而不是逃离自我,那么在这样的基本事实面前,就连和谐、冲突、欢乐和悲伤这样的东西也就只能退居第二位了。爱情的存在只有一个证明:那就是双方联系的深度和每个所爱之人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也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爱情的唯一成果。”爱情不应该只是孤独的避风港或短暂的如痴如狂,而应该是一种深入的了解和包容,一种双向的成长,一种在给予中获得新生命力和快乐的体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