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次元壁,考上好大学

01

五月马上结束,距离今年高考,只剩了10天。

咬紧牙关吧同学,用意志力完成这次大考,没有跨不过的墙。

韩寒说:“只要你够努力,还是有很大概率去冲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

韩寒年初说他后悔没有参加高考。

目前的高考,依然是人生最后一场不看脸、不看背景的竞争,它注定会影响你的一生。

我想说,你必须去读大学,而且要读好大学。

是的,学历也许与能力没有必然联系,但是,文凭是一个门槛,有了它,你才有敲门的资格。

当年,我只有中专文凭,虽然能写文章,去小报社应聘记者,依然只能去卖报纸。后来拿到大专文凭,才有资格去参加报社招聘考试。

记得那年参加自学考试,就有写了《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作者陆健东,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也需要拿文凭,我只知道,无论去哪个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教师里面找,也难找出一个能写这样有份量作品的人。

我想,他也许一样需要文凭这个敲门砖的。

现在,没有大学学历,如果你不是出生在富贵家庭,你可能就找不到工作,只能去代工厂做个普工,去送快递、外卖。

社会好残酷。

只有拥有一张大学毕业证,你才算拿到职场考试的入门劵,否则门也没有。

02

在阶层分化严重的当下,没读过大学,你说,寒门还能拼什么?下海经商,必须有本钱,而且还要有头脑啊。

当然,总有一小部分人,没有文凭,凭自己的独特能力,草根逆袭、突破阶层成就自己。比如黄光裕、小沈阳、韩寒等,比如你家隔壁在天猫卖汽配发家的小伙子。

但是,但是……这样成功的例子,其实并不多,而他们背后的艰辛,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让你难以想象的。

更多的人,是没有能力做任何事。

昨天读过一篇文章,说香港有一档《穷富翁大作战》的节目,曾邀请四位来自富豪家庭、高学历的人作为嘉宾,到底层生活一周。

名流周启邦之子周国丰,是香港的大律师。

按照节目要求,他去奶茶店打工。

几天后,他“感觉像打仗”,偏头痛也开始发作了。

他说,上班挣钱是为了每天的开支,扣除开支之后,已经没有能力做任何事。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是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按照节目要求,他需要去体验时薪只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

精疲力尽扫了一天大街,他发现自己挣来的钱,只够买两顿最便宜的饭,地铁都坐不起。

因为环卫工工资低,他没办法住干净的好房子,只能住在“笼屋”。

体验过两天这样的生活后,他说,没有学历和技术的人,为了活下去,不得不长时间地工作,对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未来,而是下一顿吃什么。

中国其他大城市也一样。

03

这社会,成功的人,多是有学历的。

之前乌镇饭局的一张图就揭示了这个道理。

不要以为这只是简单的一次互联网大佬们的聚餐,看他们毕业的大学你就全明白了。

所以,竭尽所能去考一所名校吧。

它让你站得高,看得更远。

读名校,比如说你考上清华北大,你读的中学和当地政府都会奖励你,这笔资金,足够支撑你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然后,你的同学,都是年轻人中的佼佼者,高素质的学生,四年生活在一起,彼此身上的优点可以互补融合。你还可以去认识好多牛叉的师兄师姐,还有漂亮的小师妹……你也许就能变得好牛叉的。

你的老师,是国家甚至世界上最精英的学术人才,他们学识、智慧和远见,将深刻影响你的思想、你的一生。

在名校里接触大师的机会多,真正的大师,都是人格高尚、行事严谨、认真做事的人,与大师共处时间长了,耳濡目染,你身上自然也会有些大师气质,这种品格的塑造一旦成形,将会使你受益终生。

也许你在清华北大的寝室睡四年,都强过在三流的学校呆四年。

名校贵在环境,贵在环境里的人、事、物、对你的影响、推动、和改变,它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自励,更是行为上的自制和自律。

此外,过于相信权威,就会丧失你自己的判断力。

而在名校里浸泡的时间长了,见得权威多了,听过的批判权威的声音多了,就自然不会那么容易产生“权威迷信”,从而使你建立起独立思考、敏锐判断的能力。

04

当然,视野和眼界更是不一样。

诺贝尔奖得主、各国政界、商界领袖,只要来中国,就争相到名校,比如清华北大登场演讲,而不会选择一家三四流的大学。

许多人一辈子也难以见上一面的世界风云人物,名校的学生,却可以很轻松地得到与其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据说每一个清华北大学生,都有为晚上究竟听哪个名人讲座而苦恼的经历。

那么,你就可以接触到世界上最前沿、最高端的思想、学术……

深造方面,同样占据优势,清华北大的本科生,有一半以上可以获得保送读研究生的机会。

至于就业,那比普通高校容易多了,很多牛叉单位都有名校情结,每年早早地就来召开宣讲会,甚至有些国家级政府部门、牛叉企业只定点在某几所学校里招聘。

就是说,一般学校的学生,连接触这些单位的机会都没有,名校的机会显然要多得多。

现在的人,都讲究人脉资源,除了导师是你的资源,校友资源也是你的一笔财富。

圈子文化在中国一直如是,人们对于和自己相似点较多的人,会产生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而同学这个身份,无形中可以将人的距离迅速拉近,从而形成圈子,现实资源共享。

你看,名校在各大城市都有同学会。

至于毕业10年后,由于人才辈出,你的同学,可能都已是社会的精英阶层了,这是你一辈子最大的资源。

一位高三的老师曾说:“你的学历只会决定你的人生前十年,后面的十年才是真正看你自己。而后面的十年如何,则取决于你前面的十年如何。”

这话值得品味。当然,努力读书不是为了成为谁,而是为了不成为谁,只为了不被“不如别人的起点”缠困在脚下,只为了让人生生活得更美好。

一个高的起点很重要,古人说,“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是为至言。

用力吧同学,用10几天时间去冲破次元壁,竭尽所能考上一所好大学!

(更多的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南方找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记得以前有个段子是:985是软卧,211是硬卧,双非一本二本是硬座,三本是站票,专科挤厕所,其他的趴火车顶上,到了...
    Angelxie阅读 3,663评论 0 1
  • 看完了,你就会改变对程序员的看法了! www.runker.net/chengxuyuan.html
    VickyLanLan阅读 1,781评论 0 3
  • 喜歡靜謐的氛圍里,有濃郁醇香的咖啡味。 隨著白瓷杯盞輕輕轉動間縈繞著的縷縷炊煙,能想起的,都是些微幸福的光影片段。...
    大5阅读 1,352评论 0 0
  • 北方小城的11月中旬,下午一点多的阳光斜照。 她穿着红色羽绒服,戴着一条红黑相间的围巾,...
    黎歌橘子夏阅读 1,46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