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因为题目所以吸引了您点击进入。
或许一篇文章,应该有一个好的题眼,可以“暗送秋波”,可以“频抛媚眼”。但是对于一篇短篇小说来说,更重要的应该是情节的设置与推动,悬念迭起,冲突不断,最终解决矛盾,让读者产生共鸣,有着心灵的洗涤与震撼,这可谓是大师级了。
我只是一个进入简书不久的小白,进入简书后结识了一元亦有用,从一元老师身上学习了许多关于写小说的道道。开始了短篇小说的创作,按道理不应该说创作,显得格外自诩的。
只是常有文友看了我的短篇后,问我是怎么构思出来的?其实这个问题,一时也说不好,有种欲言又止的感觉,却又想说清楚。我便想,将自己在短篇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历程写出来,算做个总结吧。
一句话,我更喜欢“倒着写小说”。
说这个之前,先提到两个概念:一是“凤头、猪肚、豹尾”的作文概念。另一个是“欧·亨利式”的结尾。
元代乔梦符提出作文“六字诀”:凤头、猪肚、豹尾。将作文用这六字巧妙做了比喻,文章开头仿佛凤鸟头部一样心怡动人。行文要似猪肚一般丰富,描写生动,详实细腻,令人仿佛身临其境。结尾更要如豹尾强劲有力,余味未尽。
而“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文章结尾时故事的场景,主人公的命运,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令文章在以常理经验的思考下发展,却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在令读者感叹的同时,又回味无穷,大呼精妙。但是结尾的处理又合情合理,并不突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这两个概念,都同时提到了文章结尾的不同反响。如果将强劲有力的“豹尾理论”与突变的“欧·亨利式”结尾结合,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不仅可以增加读者读后的心理感受,更能在读完后对小说情节设置产生独有的心灵冲击力。文章的好坏,在于读者读后是否有继续阅读的冲动。这样,好的结尾可以将读者的心思留下,留在文字里。
所以,“倒着写小说”便是在写小说之前,先拟定好结局。并围绕结局,进行一番的“自圆其说”。围绕结局,创造一系列的冲突,然后解决冲突,最终令人物丰满圆润。如果在创设结局时,有意识地将结局定位,不按照常理的发展延续而是转折性的突变,便能突出“欧·亨利式”的结尾,给予人惊觉的感悟。
那么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怎样设定“结局”,或者说怎么定小说的结尾?
这是老话题,答案更是老话题。小说的结尾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任何细节与观点,所有身边的事物与思考,都可以成为小说的素材。
“小说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我以自己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为例来说明:如何将生活与小说联系在一起,真实与虚构结合。
首先,平时生活中偶有一个想法,都应该及时抓紧。不要让这个灵光一现成为瞬间的美丽,而是要让它定格为你的小说素材。当然,生活中不可能眼之所及、触及所及,便想着小说,那样子不仅写作成为了累赘,而且将写的快乐硬挤成了一种负担。
生活还是生活,工作还需工作。素材来自于平时空闲所思,或者灵感之时。
比如:创作《谁在紧拽车尾》这个短篇小说时,正是下班的高峰期。由于堵了会车,我便把车停住,拉起手刹。可是继续前行时,却忘了放手刹。这样行驶了一会儿,发现加速不顺畅,内心起疑,见车前表盘里的红提示灯,知道忘拉手刹。
此时,车继续前行,我心里突然有种想把这事写成小说的冲动。那么,结尾出来了——忘拉手刹。围绕这个结局——新手开车便出来了。但是新手开车,要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才会导致不拉手刹。
起初,我想设置墓园,但是这个观点不太合理。因为墓园不会出现在城市或乡村旁边,一般都会远离人群聚集地,一位开车新手不太可能将车开往这样不吉利的地点。而且现在许多学校用地或者工厂用地便是用墓地改造的,所以墓地的恐惧感便锐减。后来,我想到了刑场,这样血腥与迷信齐拥而来。然后,把这个地点称为“秀全路”,也就出来了。
为了让小说合理性增强,我在小说前还特意加入了一个小细节:吃感冒药。这时产生迷糊而不拉手刹的合理性便出来了。
不拉手刹、新手女司机是真实存在的现实,而刑场却是一个虚构的场景。这样真假相结合,将小说融入一个合理的情节之中。
看官,这个短篇已经从结尾推到了开头。(现在您可以点开看看这个短篇《 谁在紧拽车尾 》)
其次, 小说创作时的思维跳跃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思维跳跃,其实就是不按常理出牌,跳出常理之外。在常理中、在经验中,按逻辑思维方式发展而出的结果,不是小说所要结尾。这样读者可以猜到结局,便没有新鲜感,结尾也不吸引人,更谈不上情感共鸣。转折性的突变,才能引发读者的惊诧,回味小说本身。
那么在设置完结局时,便将常理的思维挑出来。然后设置几个不合常理的思维基点,分析一下哪个更合理,最终采用最合理的一个,作为小说突变的基点。
比如:创作《我是一条躺着的鱼》这个短篇小说时,其实是源于家里子弹头鱼缸中的一条鱼时常平躺在缸底。后来咨询了养鱼专家,知道是鱼生病了,最终这条鱼没有挺过去,死亡了。
鱼歪着一侧平贴缸底,这本身就是一件比较特别的事件。由此为小说的结尾,就比较新奇。而鱼怎会无故平躺?将事物放入鱼的腹中,我便这样思考。放事物要引出小说,这下跳跃性的思维起作用了。
起初,我从事物方向入手。戒指,我联想到爱情,但这不是我擅长的,我放弃了。古玩,我联想到盗墓,只是盗墓我不太懂行,不敢写。后来,干脆更加跳一高度,用线索。
线索出来后,开始我想写卧底用命换线索,可是如果设置毒犯早怀疑内鬼的话,这个鱼腹中的线索也可能被搜出,这是不合这个小说情节设置的。因此,我又大胆的假设一个套中套的场景,这样,既保住卧底又铲除内鬼。小说从一条鱼跳跃到一场生死攸关的谍战。(你一定想看《 我是一条躺着的鱼 》)
第三,有一个精巧的结局,一个突变的跳跃后,便要注重叙述性的描写。
描写在短篇小说中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可以突现小说的精妙之处。
场景描写,如打斗场面、劳动场景、景色描写等等都是为人物描写服务的。而人物描写应该注重四方面:动作、外貌(衣着、神态)、心理、语言。描写许多时候是为了情节铺垫和情感抒发,可以引领读者产生理解与情感共鸣。
《谁在紧拽车尾》由于是写人物的恐惧而产生的情节,所以抓住了人物的内心描写和刑场的场景描写。刑场的描写表面上是写“秀全”这样的美好字眼,其实已经在一开篇就暗示后面的“恐怖”。这样开头就将读者的心拴在“怕”上,下面一路的“恐怖”描写,让人误以为是一个鬼故事,可是结局却是没有拉手刹。前期的害怕,到后期的放松,合情合理。文章最后再加上一张手刹图片,令人啼笑皆非。
《我是一条躺着的鱼》通过两个场景中人物的对话和一个扭斗的场景描写,突出小说情节。特别还以鱼的视角来展现小说矛盾串在整个小说中,使得最终小说结局让人收紧的心一下明朗。而这个小说中,语言描写是关键。既交待了小说的情节,又显现了结局。
可见,描写在小说中的地位。另外,小说区别与散文抒情似的文字,个人感觉描写的运用是可以避免小说写成叙述性散文。
行文至此,将近尾声。不知对看官您是否有帮助。
总体来说,先写小说结尾,再写开头与中段。这是我从一元老师身上学习而来的一种写小说的方式。
感谢一路一起写过来的朋友,希望这些文字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