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常指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流文化与思想体系之外,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而在现阶段,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极大的下降,使得各个类型的人群能够迅速的自发聚集形成社群。每个弱关系社群存在的意义是基于自身的共性,而这种共性可以是基于兴趣聚合、生活方式聚合、价值观聚合、时间和空间的聚合,这使得社群的种类可以数不胜数,而一个人的不同身份也使得他可以同时划分进不同的社群,比如某个程序员(Github社区)是罗永浩的粉丝(价值观认同型社群),平时的爱好是上B站看动漫(二次元社群)。在这个趋势下,常被理解为边缘文化的亚文化就有了更多的价值。
一个社群内部如果有自身的文化,那么意味着该社群内部有着更强的聚合能力,对外有着进行文化输出的能力,这种社群的价值是要远远大于一个单纯的人员聚合型的社群的。所以,想要在自身的社群内部构建一属于自己的社群文化是所有的社群运营者梦寐以求的目标,如果我们去观察一个成功的社群内部,往往有着他们自身的语言符号体系,这种体系里的词汇含义是高度概括化的,不同于词汇的原始含义的,如果不是社群内部成员初次见到是不能直白理解其含义的,在传播学上我们称之为高语境环境,比如“护球”,“天亮了”乃至于传播广泛的“屌丝”“宅”等都是在这种环境下所生成的词汇。而这种词汇符号是组成亚文化的最基础元素,也是亚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最直接的载体,如果我们今天把命题设定为如何在社群内部构建亚文化的话实在是过于复杂,我们不妨从另一个更具体角度入手,从社群内部高语境环境的形成看社群内部文化的建设。
一.建立群体化认知
我们都知道,一个社群能够聚集起来是基于成员内部的共性,但是这种共性往往是相对抽象的,是成员选择加入社群的理由。在社群组建之后,面对具体的事件,在社群内部应该建立一种氛围,让社群成员对这个事件有着高度一致的认识,以建立一种群体记忆,让每一个人是以社群内部成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常见的手法是社群管理人员有意识的将热门事件,或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多次提及,这种话题本身就能够有吸引力,从而引导成员能够对其中的内涵进行多次消费,最终形成一种只存在与这个群体成员内部的集体性记忆。这种重复—强调的过程能够加强群体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进而加速内部成员之间的好感度提升。
二.内容上的梯度
随着群体化认知的建立,往往也会在无形之间增添了社群的壁垒,造成准入门槛的提升,对于外界成员来说,想要从零开始适应这种环境是需要付出比较高的成本,这就要是为什么一个优秀的社群往往背后都有着不止是一维性的消费元素,因为可供消费的元素越多,越有利于社群内部的分层,外界的新成员能够找到和自己相符合的层级,自己所能消费的内容,不会被已经成熟的社群文化所拒之门外,这种层级的多样性也是一个社群能够自发的,持久的运转的根本。例如即使一个人不懂得现在的弹幕文化,你让他直接发表符合二次元社群习惯的弹幕是很难的,但他也可以在弹幕网站上停留,因为弹幕网站上的影视内容是他可以直接理解的,他纯粹是以内容消费者的身份加入社区,并在观看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弹幕文化并加入社群的互动中。这种内容上梯度的建立可以保证一个社群内部文化正常的自生长。
三.保证社群定位
正是移动互联网这种能够将人的身份无限细分的可能性,使得构建一个“超大规模”的社群是难以做到的,因为只有当一个社群内部的认同度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这个社群才有存在的意义,而当一个人的身份属性被划归的越细的时候这种认同感就会越强,反之则越弱。
如果保证新用户的加入可以推动社群内部文化的自生长的话,那用户大量的涌入往往是一个社群质量劣化的直接原因,这种外界用户的涌入会极大的破坏一个社群内部的文化氛围和认同度,比如在二次元社区当中就经常可以看见成员抱怨“小学生是不是又都放假了”,又比如红极一时的百度李毅吧,也是因为外界用户的进入使社区氛围被破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作为社群的管理者和组建者,也必须要想办法应对这个问题。
而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的亚文化,它的内容有别于最初社群成员集合的动机,而是社群成员在互动的过程中的二次产物。而一个群体亚文化是在其最初的对应社群中孕育而生的,这使得其必然来源于"一小部分互相有着较强认同感的人",这种文化想要获得更大规模的认同必须向外扩散,具有比较高的的传播成本和难度。所以其实一种亚文化在获得更大规模的认同时,它的内涵也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转变。典型的例子比如风靡网络的屌丝文化,本身只是李毅吧一部分成员对于另外一部分成员的嘲讽,结果在传播过程中它的具有了更多的社会性涵义,甚至是某种社会现状的反应。还有如“宅文化”原先也只是源自于一小部分特定的群体,结果在传播过程中变成了一种更广泛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对社群内部亚文化构建进行引导,但是我个人认为具体塑造的亚文化内容是很难用手段去控制的,在其逐渐传播和成熟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的背景之下进行自我演变。所以,直接引导社群内文化的生成在我看来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搭建一个有利于社群产生其文化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