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朋友跟我说
“可能考不上高中了,父母想找一个技校让我学个一技之长”
“父母想让我学音乐,可我对音乐不感兴趣”
努力是必须的,但仅仅考苦力,有时候会离成功越来越远,若你不努力,又怎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
前几年遇到了个同学,想起来才记得当时的他上课从来不会听课,但每次的成绩都是名类前茅。
便约了他(小A)在学校边见面。
不禁想到之前,他为了别人的几句话而将整个红墨水含在嘴中,含糊一下,险些漏进了食道中。
寒暄着问着他的窍门,他苦涩地笑了笑,“哪有什么光鲜亮丽,全都是晚上熬夜补出来的。”
他也没有上什么补习班,偶尔还上几个兴趣班。
升学的时候,围棋比赛也连连得奖。
每天早起晚睡,为着学习奔波着,还要抽出时间练围棋。
从那时起,他每天5点起床,雷打不动,忙着学习,家里还有着个妹妹,吵吵闹闹的,每天得从图书馆中早出晚归。
曾问着试探着他,如果你没有努力,生活又是会怎样的。
他沉默了半晌,“什么都没有,但是,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样选择”
没有人可以和生活讨价还价,所以只要活着,就一定要努力
细想,身边的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小Q的体育成绩也不是很好,特别是跑步,400米的跑步比比皆是倒数,更不要说100米了,爆发力什么都没有。
放完个寒假,在上体育课时,老师也惊叹着,400米第一,就连100米也都可以拿到第二的名次了。
问着他。整个寒假,他每天都坚持着跑着400,冷风一阵阵地吹过,为了减少阻力,穿着仅仅的几件单薄的衣服奔跑着,别提有多冷,有多辛苦,可他坚持下来了,从倒数逆袭到第一,爆发力不行,但是可以练,一次次地鼓足着劲,一次次地看着秒表。
他说 “刚开始时,成绩也还是那样,平平无几,几次还大不如前,成绩的退步使他寡寡欲欢,后来,成绩才慢慢走向上坡路,成绩的进步是唯一的理由能使我坚持着乏味的努力。”
生活的确是这样,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步都能让我们自生欢喜
看过一则报道,报道的是北大刘媛媛的励志故事。
刘媛媛,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
自从了解了北大后,就把梦想插在了那。
从前是差等生的她,一直努力的怪圈旋转着,随波逐流,进步得很缓慢。
“原来我用错了方法”
她努力地寻找着方法,终于在三个月的努力后,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法,也成功地从倒数杀进了全级第一。
可是生活却捉弄着她
她高考发挥失常,只考到了个对外的经济贸易学院。
她与北大擦肩而过,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又将目光放在了北大的法学研究生。
可是,对法学一无所知的她,重新拾回方法,从图书馆中借阅书籍,专研着,碰巧,她发现她在高中时候的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在备考的一百多天里,她每天在七点多到教室里,十一点多才回去休息,日复一日,把参考书翻烂了,把笔记做得密密麻麻,背书背到力透纸背。
如果有奇迹,那就是努力。
“我还是考上了”
她以全国前十的成绩考上了北大硕士学位,远远地超过了北大的硕士线。
在节目中,她忍不住哭了。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你走的每一步,上天都自由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