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算子·咏梅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诗。寓意是: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武汉也有这样一枝梅(May)。十年间,她见证了头马在武汉的绽放。May姓梅,名字叫做梅晓云,她是武汉一所大学的英语老师。寒暑假期间,到各地城市旅游是May的一大爱好。
十年前的一次偶遇
这一切要起源于十年前的七月,那时候May来上海旅游。
七月的上海很是炎热,但这不能阻止游客们的脚步。上海似乎总有一种魅力,让人孜孜不倦地探索。
徐家汇大教堂圣诗声声,玉佛寺香烟袅袅,仪式感满满;过街楼下的麻将老人,弄堂里的足球少年,烟火气十足。到了夜晚,绚丽的霓虹灯凸显着东方明珠的辉煌,外滩的洋房让人在这座城市中迷惘。这一切都让May流连忘返。
May住在一家雅致的酒店里。一天早上,在餐厅吃早饭时,她注意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定睛一看,原来那头发灰白的“老人”也就是三十几岁的年纪而已。第二天早上,May恰巧跟这位男士坐在了一张桌子上吃早餐,于是他俩便攀谈了起来。这位男士来自台湾,名叫Robert。Robert非常健谈,不一会儿他便把话题引到一个神秘组织。说到这家神秘组织,Robert眉飞色舞,May也听得入了神。九点钟、十点钟、十一点……不知不觉,他俩竟然聊了整整一个上午。十二点的钟声响起,他俩意识到各自还有安排,便匆匆起身道别。
分开前,Robert从包里拿出两本杂志,上面的一行英文字让May终身难忘。那行英文字是“Toastmasters”。
对,Robert提到的那家神秘组织就是头马。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回到武汉后,对头马念念不忘的May和后来武汉No.01俱乐部创会主席Lily Zhang建起了筹备组,共同琢磨着如何才能在武汉建立第一家头马俱乐部。那时候大陆只有一个大区,也就是D85大区,很多城市都没有头马俱乐部。
几个月后,当时D85大区的大区长Rebecca Hong邀请俱乐部创会主席Lily参加上海的头马峰会。Lily在俱乐部筹备组里说了这件事,May和另外一个小伙伴迫不及待地报名了。
再次来到上海,这次旅程只有短短两天,却让May终生难忘。头马峰会的各个环节新鲜而有趣,最让May感到震撼的是Keynote Speakers的演讲。看他们在台上侃侃而谈,实在是振奋人心。May暗自下定决心,自己也要成为在舞台中央发光的人。
从上海峰会回到武汉,能量满满的May和Lily一行人马上组织筹备第一期会议。那时候,May非常希望能够让她的学生体验头马会议。
披荆斩棘,乐此不疲
万事开头难。当时只有创会主席Lily参加过常规头马会议,对于其他人来说,头马也只是只是道听途说而已。由于没有资深头马会员,点评环节几乎无法开展。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了:“线上会议很方便呀。”
是啊,如今的线上会议相当便捷。可十年前可没什么Zoom或腾讯会议。
没有困难能够阻止得了一群热情似火的年轻人。大家集思广益,用QQ作为媒介,连线外地的资深头马会员线上协助点评环节。
为了尽量减少外请角色,May在第一次参加头马的常规会议时就做了一次个评,没有经验,她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那时候的QQ连线也是状况百出,要么就是线上背景噪音太大压根听不清楚对方在说什么,要么QQ直接掉线。除了线上接入不稳定的难题,更大的挑战是屈指可数的参会人数。
最开始的几个月时间里,每次参会人数只有五六个人。这种情况下,俱乐部核心官员要特别坚定才行。事实上,大家也真正做到了坚定不移。官员团队从没有因为人少而取消过一次会议。这样的坚持也传达出来一个讯号:“如果想要参加英语活动,欢迎周末来头马!”
当初,May作为创会VPE,责任大,挑战更大。困境不但没让May退缩,反而激发了她的创造力。为了找寻找资深头马人做线上角色支持,她每周会给不同的人写邮件。这件事在后来也成了佳话,甚至在大区官员培训时一度被作为优秀案例分享。
武汉No.1俱乐部从5月12号的第一次会议到9月28日正式注册,用了四个月时间,而线上支持则花了一年的时间。时光不负有心人,一年后俱乐部会员逐渐掌握了点评技巧,便就不再需要QQ连线了。就这样,武汉No.1俱乐部开始发展壮大。
几个月前,大家刚刚为武汉No.01庆祝十一周年庆。
人心所向,所向披靡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最初建立武汉AATCP俱乐部的时候,官员特意定在周五的会议。结束后大家可以一起吃烧烤。当时的烧烤设有肉食区、素食区、内脏区,相当丰富。大家有说有笑,抢着吃烧烤。热烈的气氛让小小的烧烤变成饕餮大会,May至今还记忆犹新。小编都不由得流起了哈喇子……
那时候的官员都很清楚,俱乐部除了个人成长,还需要温情陪伴。也就是说,“正式的要搞,非正式的也要搞”。如此以来,这个团体就有了凝聚力。有趣的是,由于当初俱乐部搞的活动太具吸引力,以至于有的来宾只参加这些团建活动,爱上了来俱乐部休闲放松的体验。
开枝散叶
十年前,May在武汉种下一颗头马的种子,它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如今,武汉已经发展至十几家俱乐部的规模了。
这十年间,May除了协助开创了武汉No.1俱乐部,做过俱乐部主席,创建武汉AATCP中文俱乐部,还做过大区官员。同时她还是多家俱乐部的Sponsor,也是头马最高荣誉获DTM获得者。
由内而外的改变
可以说,这十年间May在头马的履历是金光闪闪的。那么这十年间,May的个人成长又有哪些呢?快来跟主持人Lynn一起探寻她的成长吧。
悦纳自己
主持人:“这十几年来的头马经历,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呢?”
May:“最大的改变是心态的改变。曾经的我跟父母那一代人一样,很擅长挑刺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刀子嘴豆腐心”。这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常碰壁,却不自知。在头马的历练,让我不由得开始审视自己固有的心智模式。头马的利他精神让我越来越擅长发现别人优点。更重要的是,在欣赏别人的同时,我也逐渐能够悦纳自己。”
驾轻就熟
May: “另外就是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演讲能力的提升。有几本手册的演讲我反复做了好几轮,光是幽默演讲就做过三轮。这些经历让我在台上游刃有余。现在无论做线上还是线下课程我都能够驾轻就熟。这是头马送给我的大礼。”
2012年去厦门参加峰会时,May被当时的Keynote Speaker Rory Vaden深深吸引了,他不但很帅而且非常幽默,那时候她暗自发誓也要做幽默演讲。下图是2012年厦门峰会上May与Rory Vaden的合影。
在头马的历练也让她的事业蒸蒸日上。May在学校里开设了第一门英文演讲课。其他时间也会辅导英语辩论选手、做英文演讲比赛评委。这大大提升了她在学校的影响力。
另外,May在头马收获了好朋友。有几个朋友很要好,生活和工作都联系紧密。
习得幽默
主持人:“您说自己曾经并不是个幽默的人,后来竟然开设了幽默课程,这是如何做到的?”
May:“幽默是个技巧,是可以习得的技能。之前我不觉得自己幽默,加入头马后,2012年开始学幽默,头马的幽默路径学了三遍也就是之前的Humorous Speaking路径,每次听演讲比赛,我也都会记下幽默的点并用在自己的演讲里。反复练习这些技巧让我逐渐习得了幽默感。每次台下观众的笑声都让我信心倍增。这也让我接下来有勇气做幽默培训。如今大家的生活压力大,大家对幽默的要求很高,所以幽默培训并不容易。培训的重中之重是体验感。哪怕培训一般,只要有幽默就有人喜欢。
在开展课程之前,我花了些时间提前设计课程。每个演讲都放三个笑点,在舞台上试探下大家笑不笑。这种幽默技巧的刻意练习。幽默逐渐变成了我的肌肉记忆。”
经过头马的历练,May不但习得了幽默技能,而且还在千鸟上开设幽默课程。下图是May在千鸟开设的幽默课程截图。
飞速成长
主持人:“哇,你的提升太快了!你是如何做到的?”
May:“谢谢。我承认我的成长速度要比很多人都要快,最初的几年里,我抓住一切机会上台练习演讲,大家的鼓励让我继续精进,这样的正反馈让我受益匪浅。在一次头马例会上,我像往常一样,做完演讲回到座位上。休息时间,一位来宾走过来夸我讲的好,其实这在头马很常见,我也没有太激动。没想到,他说着说着竟然邀请我去他们公司讲课,而且是付费的!这让我欣喜若狂,同时也信心大增。从此以后,我也逐渐开启了副业。开启副业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说这些,也希望大家能充分抓住头马的成长机会,即使是新人也可以申请上台做分享,因为教才是最好的学。”
看到这,相信May老师的满满收获一定给你有所启发。接下来,让May老师给大家分享下俱乐部运营方面的干货吧。
如何保持热情?
主持人:“头马的平均年龄是两年半。有些人做到DTM就成了Disappeared Toastmasters,你是如何保持长时间的热情在头马发光发热的?”
May: “因为我看到了头马的价值,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头马带给我的众多改变。头马是个很大的舞台,你想要做多大就能做多大。例如做International President,参加国际比赛等。 很多人的梦想不够大,自然觉得在头马做不成什么,这是很遗憾的但也是人之常情。如今我继续留在头马也希望能够激励更多人在头马找到更大的舞台。”
“提到DTM,如今我的例会参与度也远不如以前高,但我依旧保持头马会员身份,所以我还没有disappear。(May如今是optical Valley光谷俱乐部的会员)。
目前头马最吸引我的,是一年一度的头马峰会。峰会上不仅能够欣赏高水准的演讲比赛,还可以体验一方水土的美妙,旅游可是我的一大爱好呀。另外我也喜欢在峰会和大区资深头马人联合起来做一些事情,让各自的价值最大化。头马是个非盈利机构,很多人觉得这里赚不了钱便转身离开了。我觉得在这个知识付费盛行的年代,如果想要开启知识付费项目,头马是最好的练兵场,头马的平台能够为未来做知识付费项目做充分准备。”
官员如何更好的传承俱乐部?
主持人:“这十几年来,官员更替无数,如何确保俱乐部延续下去呢?”
May:“官员上任后的第一要务就是培养下一届官员。让积极的小伙伴尽早参与到官员团队中,做官员助理。参与度越高的会员,对运营越熟悉,对俱乐部也越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同一届官员补位也很重要,比如VPE由于时间关系没办法做到位,VPPR也可以补位组织会议。同时,在任的官员团队需要用心选择下一任官员,对于不适合做官员的会员就不要拉入官员团队。”
对新头马人说的话
主持人:“有没有想对新头马人说的话呀?
May:“如果我是一个新会员,我会把头马看做一个大家庭,而不仅仅是一家俱乐部,我可以去找很多人做自己的导师。不需要签订师徒协议才可以请教问题,有问题可以问任何一个经验丰富的头马人。如果俱乐部没有合适的人做导师,我会去参加其他俱乐部会议。在头马,我们有无数的机会跟其他头马人链接。说到头马pathways,其实这个教育清晰易懂,即使没有导师依旧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头马人。比如我们在创建武汉No.1的时候,导师都是找的外地的。联不联系都在会员自己。如果会员主动联系就学得很多。新会员进来要引导他们主动出击。如果头马里不主动,那意味着生活中和工作中都不主动,这就不是头马的气质。
只有全情投入,承担重要的角色,才能有大的成长和突破。头马是个很大的舞台,大到你难以想象。这个舞台需要你去站上去的才能丈量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站上舞台,并找到自己在头马和生活中的位置。”
对俱乐部官员说的话
主持人:“新会员刚加入俱乐部,不知道怎么走pathways,找不到导师,俱乐部流失严重。官员应该如何帮助新会员?”
May:“从官员角度来看:新会员进来就了解新会员的需求。从他的需求入手,例如他想要提升演讲,那么每次他上台演讲,官员不管是否是他的个评都主动给反馈。他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每次参加会议的时候,无论有没有角色,我都会把自己当成GE,倾听每个小伙伴的表现,台下会跟每一位小伙伴反馈。”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看到这,你有没有一种错觉:“在头马做大事也没那么难啊?”
所以小编来挖了个坑出来。下面是这十年间May遇到的最大的一个“坑”。到底是不是坑呢?一起来看看吧!
May:“有一年我做中区长,当时的大区长让我负责两本杂志的项目,其中一本叫做My Club My Home,另一本叫My Company My Club。当时我并没有项目管理经验,另外那两本杂志当时的风格也并不是我喜欢的。为了做好这个项目,我开始“招兵买马”。项目涉及很多人,有投稿的、审稿的,有中文申稿的还有英文审稿的。整体来说,工作量很大,挑战也很大,压力也很大。
不巧的是,那个项目刚刚起步的时候,我却意外生病了。医生说我需要手术,并住院一段时间。想到那个棘手的项目,我心底里感到一丝放松:我终于不用做那个杂志了……
接下来是紧张的手术安排和恢复期。那段时间,我没再去想那杂志项目的事,理所当然的认为“那个项目应该另有其人了吧”。快要出院的时候,大区官员打电话来,一是慰问我的病情,二是问我杂志怎么样了?他的一句话让我有些受宠若惊,“大家都说等着你回来接着做杂志呢”……就冲大家的这份期待,我选择继续把项目做下去。
出院后我就立刻投入项目复盘中。我这才发现负责排版的不干了、负责编辑的也不干了。再后来,有一半的人在编辑完第一本杂志的时候就决绝地退出了。在没有一分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我硬着头皮,重新“招兵买马”。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最终把两本杂志编出来了!
My Home My Club杂志里收集的是发生在俱乐部的故事。第一时间读到这些故事,我不但收获了满满感动,而且更加确信俱乐部能给会员带来“家”的温暖。
杂志出版后不久,有位香港头马会员写邮件来问我要杂志作参考。我这才惊喜的发现,原来那两本杂志在其他大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这让我甘之如饴。编辑杂志的成功,也是我人生的一个大的飞跃,它让我知道如何管理好一个项目。
杂志项目结束后,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抬头望去:“天空飘过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那时候我真的觉得建造一栋大楼对我来说都没问题!我可以!”
谈笑风生
整个采访过程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之久,May表现得轻松自得,即使是在讨论最困难的时刻,她依旧谈笑风生。如今May除了主业做大学老师,她还有自己的写作课,也就是教成人写作。今年1月开始做起了自由书写营,也就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头马里,她带大家在头马的舞台上绽放。
头马外,她带领更多人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
感谢有May这样优秀的头马人,让头马在武汉开枝散叶,让头马精神一代代传承了下去。
正如开篇这首诗所提到的: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