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少年初长成10——八十年代流行歌坛的芳华

随着电影《芳华》的热映,影片内容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而电影中的歌曲与那个时代的光线,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冲击波,让人为之震颤。《送别》、《驼铃》、《绒花》、《浓情万缕》……一首首背景音乐和歌曲在影片中交错。这些歌曲我们曾经无数次吟唱,至今耳熟能详,听起来是那么亲切,时光仿佛逆转,瞬间回到了过去。

尤其是片尾曲《绒花》那熟悉的旋律响起,犹如闪电在心头重重的一击,顿时脑海里浮现出自己在少年时看《小花》的情景,电影中出现刘晓庆抬着伤员爬山的镜头。为了不让担架上的伤员掉下来,在担架前面的刘晓庆用膝盖爬山,一个个血印留在山路上,这时歌声响起,正是这首《绒花》,由李谷一深情演绎,歌声伴着画面,极具感染力。记得少年的我,看到此处,再也忍不住眼泪流淌。

1.八十年代

中国人在八十年代时,就像一个刚刚经历死亡,而又活过来的人,在菩提树下顿悟,明白了生命的无常,开始了“新生活”。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但又那么急切而匆忙,“急”是那个时代特征。当时有句知名度很高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就反映了人们当时的心态。人们感叹人生短暂,急于打破旧习惯,弥补人生的缺憾,补偿过去的损失。人们敢于尝试、勇于承担,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世界充满朝气,生活充满了变化与刺激。

人们感慨生命无常、人生如梦,总想抓住一切,甚至产生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思想,尽情抒发情绪,娱乐业开始走向繁荣。

人们经常怀念八十年代的流行歌坛,那个年代新人辈出,歌坛群星荟萃。

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环境和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旧矛盾冲突不断。八十年代歌坛,可以用一些互相矛盾的词汇来形容:安静、嘈杂,沉厚、浮躁,华美、贫瘠。

那个年代人们的心情如暗潮涌动,由于禁忌被打破,积蓄已久的情绪,终于可以疏解和发泄;同时经过几十年的精神沉淀,积攒的智慧与见识,又对快乐能否持久表示怀疑,及时行乐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于是,人们的快乐显得有些绝望和癫狂,张扬的有些滑稽和夸张。人们嘶吼着所谓摇滚音乐,留着爆炸头的发型,穿着喇叭裤、紧身衣。

那时刚上初中的我们,也感受到了社会的变化,目睹了港台时尚潮流对旧习俗的冲击。

2.港台时尚的冲击力

人们的服装开始多样化,铁路工人们上下班还穿着他们经典的蓝色工作服,但讲究些的人,开始穿质料较好的干部服,一部分已穿上了西装。冬天年轻人依然戴着羊剪绒帽子、围着大拉毛的围脖,披着军大衣,一副耍酷的样子。

女性的服饰相对多样化,风格跨度也大。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让红裙子变成了时尚潮流。时尚些的女青年夏天穿一条红色裙子,冬天尼龙衫、红色羽绒裤,漂亮的围巾或毛线帽。

从外地回来的人,带来了时尚的变化。他们去南方出差带回了时尚的新奇玩意:喇叭裤,花T恤,显示女性优美的身材的健美裤、紧身衣,蛤蟆镜,收录机,还有磁带。

这些东西太有冲击力了,尤其是对于女孩子。但对于初中男生好像影响不大。当时学校视港tai的东西如洪水猛兽,明令禁止男生不准留长发,女生不准烫头发,所有人不准穿喇叭裤,不准戴墨镜。几条禁令,以为可以让学生与社会隔绝。

但时尚是禁不住的,社会已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那时候常常有这样的场景,一群年轻男女,穿着花T恤、红喇叭裤,烫着爆炸头,戴着蛤蟆镜(进口商标还在上面,不仅是炫耀还是耍酷),拎着四喇叭收录机,大声播放着流行歌曲,也算是当时一道风景。但当时的媒体,曾对此进行批评。

喇叭裤、弹力裤和通俗歌曲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我参加工作时,还是如此。

我第一次在同学家的收录机听到了老师说的靡靡之音,被那些邓丽君、刘文正、张帝唱的歌曲震惊了。

3.邓丽君

电影《甜蜜蜜》是电影人向邓丽君的致敬,片中歌曲甜蜜蜜勾起了一代人的记忆。其实只要回忆八十年代,就不能不提邓丽君。

上世纪70年代末期,邓丽君的歌曲通过磁带翻录等形式,开始在中国沿海地区悄悄流行起来,随后蔓延到整个大陆。

邓丽君的嗓音甜美温柔,有治愈人心的神奇作用。正如电影《芳华》里陈灿所说:一听到她的歌声,腿就软了。

邓丽君的歌曲,那时候被老师说成靡靡之音,不准公开听。可是她的的歌,太好听了,如春风,如蜜糖,那么妥帖,那么迷人,听了就忘不掉,听了还想听,像中了魔。

有时候同学一起跑到谁家去,围坐在收录机前,颤颤巍巍的把邓丽君的磁带放进录音机里,歌曲飘出来,如仙乐一般,同学们一个个听的如痴如醉,声音在脑子久久不散,真可谓绕梁三日。但听了后,心里却像犯罪似的,生怕老师知道,觉得自己思想都不好了。

邓丽君已去逝多年,可她的歌仍然被不停的翻唱、乐此不疲。对她的大型纪念活动,也不断的举行,一些经典的歌曲,像《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现在的年轻人都能哼上两句。邓丽君已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她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一个歌手的范畴,作为一个时代标志屹立在那里。

邓丽君的甜蜜歌喉和良好形象,成为那个时代人们怀念的经典符号。

4.张蔷

“每次走过这间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脚步,你我初次相识在这里,揭开了相约的序幕,今天你不再是座上客,我也就恢复了孤独……”;“打开录音机听听广东歌 ,只会觉得烦恼多,翻来覆去 睡不着 睡不着,想起你实在痛苦好难过……”;“小雨淅沥沥、哗啦啦啦啦,轻轻飘落在大地……”。这都是谁的歌,对了是张蔷,一个神奇的女孩,一个只比我大一岁的女孩。她1985年发表首张个人专辑《东京之夜》,1986年成为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华人歌手。

张蔷,16岁出道,顶着一个爆炸头,眼影画得青紫,走进录音棚,一夜间成了全国最红的女歌星,20多张专辑的总销量达2000万,登上美国《时代周刊》认定的全球唱片销量榜第三名。据说,她的专辑每天要用卡车来拉,她所创造的奇迹,只能在八十年代才会有。

她的声音很怪,没有师承,没有套路,声音滋的一声就升起,简直像是从火星来的,令人惊骇,里面还有种贱嗖嗖,赖唧唧的感觉。她的声音打破了女星唱歌声音一定要甜蜜、纯粹,否则就该像凤飞飞这样豪放,或者像德德玛这样浑厚的要求。她的声音并不符合流行音乐的美学特征,但最奇怪的是全国人们喜欢她,唱片公司买她的帐,都由着她唱。

她的歌,我是在高二时听到的,当时觉得真好听啊。我上大学时,忽然听说她不唱歌了,去澳洲留学去了,很惋惜。她学成回来后,歌怎么唱都不行了。想来想去,也许只有八十时代才会适合她,才能产生她、容得下她。可以说,她是应运而生来配合这个矛盾的、生机勃勃的时代;中国流行音乐史上,也只有八十年代,才能够安放那个张蔷。

5.程琳和朱晓琳

第一次听程琳的歌曲是初中,从收音机里偶尔听到了《小螺号》这首歌,觉得好听。那时程琳竟然只有十三岁,仅比我们大一岁!没想到没过多久,1981年1月16日《人民日报》一篇《珍惜孩子的天赋》,不点名批判程琳的唱歌方式,随后几年她被禁声。

程琳还是红起来了,是因为那首和侯德建合作的《酒干倘卖无》。

侯德健,校园民谣的开创者之一。1983年6月,从宝岛来到中国内地,在北京定居。1983年底,他开始与程琳合作。自1984年至1989年,由侯德健创作、程琳演唱的《熊猫咪咪》、《妈妈的吻》、《你和我的明天》、《信天游》等歌曲在中国风靡,使程琳成为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歌星。

侯德健离开宝岛时,刚刚为电影《搭错车》写完音乐,他觉得其中歌曲《酒干倘卖无》很适合程琳演唱。当时,苏芮演唱的该歌曲版本尚未正式发布。恰逢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一台歌会,因为没有演播厅,便把北京长城饭店作为演播室录制,程琳在节目中演唱了《熊猫咪咪》、《酒干倘卖无》,该期节目影响颇大。《酒干倘卖无》也成了程琳的重要作品,收音机里各个电台都播放这首歌,同学们也几乎人人在唱这首歌。程琳那金属般的嗓音、清纯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很多歌,《酒干倘卖无》、《熊猫咪咪》、《新鞋子旧鞋子》、《信天游》、《妈妈的吻》等成了传唱经典。

其实八十年代的少女歌手,还有朱晓林,她比程琳还小两岁。她用甜美的童声重新演绎了程琳的《妈妈的吻》,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广为流传。

朱晓琳没有侯得建那样的人物作后盾,也没有宣传媒体的跟风造势,但还是在不经意间走红了。她演唱的《童年的小摇车》、《月儿弯弯照九州》、《采榆钱》、《江南雨》、《那一年我十七岁》等歌曲,我们当时都很非常喜欢,虽然有些歌曲是翻唱别人的,但真是好听,管它那么多呢。相信当年的听众很多人还保留着她的磁带。

6.群星荟萃

八十年代的流行歌坛异常繁荣,真可谓人才辈出,群星荟萃。有几位天才歌手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也有些人红极一时,很快就隐退江湖,但他们的歌声现在还是那么脍炙人口。

八十年代内地著名歌手有李谷一、郑绪岚、沈小岑、朱明瑛、成方园、毛阿敏、周峰、吕念祖、苏小明、程琳、张蔷、朱晓琳、张行、张蝶、陈汝佳、杭天琪、胡寅寅、刘欢……当时都是大红大紫。

其实当年还有个歌手叫胡寅寅,现在提起他很多人都忘了,但他演唱的《罗拉》、《阿里巴巴》、《故乡的云》、西游记的主题曲《大圣歌》等歌曲在中国广为传唱,那时的年轻人谁都会哼唱几句。后来他还作为首位在奥运会上放声歌唱的中国歌手,在中国奥运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取得的成就,现在很多歌手只能望其项背。

校园歌手还有个苏红,她的歌《小小的我》、《我多想唱》,在中学生中广为传唱。尤其是‘’我想唱歌却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反映了高三学生的心声。

周峰的《夜色阑珊》、《莫尼卡》、《与你同行》现在还记忆犹新。

来自上海的张行是真正意义的流行歌手,他擅长翻唱别人的歌,其中很多都是刘文正的歌曲,但经他翻唱后的歌曲,却别有一番味道。比如这首《告诉我》,‘’我的梦中不能没有你/即使黑夜永不再来/我的心中不能没有你/即使我的心儿已碎………”,被张行演唱的如泣如诉。

《站台》也是取自当年一首流行歌曲。‘’长长的站台哦漫长的等待/长长的列车载走我短暂的爱/喧嚣的站台 哦寂寞的等待/只有出发的爱没有我归来的爱/哦孤独的站台哦寂寞的等待/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我的心在等待在等待……”。《站台》是首声嘶力竭的猛歌,很多歌声都演绎过,歌比人出名。

张蝶有盘《冰与火》专辑也是红透大江南北,中小学生都会哼几句《成吉思汗》。

那时歌者星光灿烂,你看看这些名字:刘文正、叶佳修、邓丽君、欧阳菲菲、苏芮、侯德健、费翔、费玉清、凤飞飞、张帝、张明敏……等。

和邓丽君的歌曲一样,其他人的歌也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见证了那个神奇的年代。

八十年代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代,第一届春晚也在那个年代诞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多数人初识歌手都是从春晚上认识的,他们演唱的歌曲至今仍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慢慢回味,直达内心深处。那些歌曲,让我们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勾起对那个时期自己的怀念……

电影《芳华》当文工团散伙会上共同演唱的《驼铃》和片尾曲《绒花》响起时,电影院很多人的眼睛被眼泪模糊了一片,有的已失声,眼泪打湿了衣衫。其实,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刘峰的不公平待遇,更是对自己流逝的青春岁月和自己的经历的怀念。当年的翩翩少年和青春美少女,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变成了大爷大妈。我们有的走过了坎坷的人生路,有的也曾受过各种不公正的待遇;但同时也拥有过青春的风采与芳华,领略过人生风景的壮美。我们年轻过、奋斗过,一路唱着时代的歌曲前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5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42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25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14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3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17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8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5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9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6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92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0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