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有物行有格,这是行路人2019年第7篇笔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有一篇课文《最大的麦穗》讲了一个关于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
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他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前行不能回头,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低头前行,挑挑拣拣,总觉得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虽然,有弟子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定夺。
过了很久,很多弟子还是两手空空。这时,传来苏格拉底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尽头了。”
是如弟子们一样二手空空,还是如苏格拉底所说,“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便碰到,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人生各项选择果真是如此结局吗?还是有最优解?
当然有。
这其实是一个数学问题。从概率上讲,其实我们能够计算出最好的选择策略:
公式如下:
这个公式是大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提出的,也叫“欧拉公式”。
对 -x · ln x 求导,并令这个导数为 0,可以解出 x 的最优值,它就是欧拉研究的神秘常数的倒数:1/e =1/2.71828=36.78%,约等于37%。
结论就是:在37%这个点上,我们有最大的概率选到最好的结果。在计算机领域,叫最优停止,说白了,就是见好就收的最佳节点。只要我们坚持在总进程的37%作出决策,不急于出手,也不拖拖拉拉,就能抓住最佳决策。
具体到现实中,我们怎么利用37%法则,来解决我们人生中婚姻、职业、机会的选择综合症呢?
假设有一个女孩,20开始谈恋爱,30岁结婚,她的最优解应该是:
在20到30岁这十年间,前37%的时间只用来观察,无论碰到多合适的恋人,都要克制。过了23.7岁,只要碰到一个类似前面最优的,就要立即结婚。
假设我们要在一个月内买房,前37%即前11天只看不买,从第11天开始,只要看到一个比之前要好的房子,就应该果断出手。
假设我们20岁参加工作,60退休。那么在前37%的时间即34.8岁前,可以放手打拼和挑选自己的工作,过了34.8岁,就应该要明白人生最适合的工作是什么。所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负重前行,处处充满未知,“后悔”和错过”是常态。37%法则人生算法,迭代我们的心智模式,在不能回头的人生中,多一点圆满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