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习题有怎样的变化[发表于《中学生物教学》]

课后习题有怎样的变化

——对人教版《生物学·必修I·分子与细胞》的讨论

对比新旧教材的课后习题,发现判断题这一题型有以下变化:

(1)判断题数量大幅下降。旧教材中判断题分别出现在每节的课后习题与章末习题中,但新教材中章末习题删去了判断题,节后习题中由原来的32道减少为18道。由于判断题多考查单一的知识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在总题量没有明显减少的基础上,判断题的大幅减少,从侧面反映了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

(2)习题栏目名称和题干表述的变化。就节后习题而言,旧教材中判断题出现在“基础题”这一栏目,新教材则将该习题栏目名称更改为“概念检测”。旧教材中判断题的题干表述是“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而新教材则会明确指出考查的是哪一概念。例如,“基于对细胞元素组成、元素含量等的认识,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依据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习题栏目名称和题干表述的变化,使题目考查的指向性更明确。这提示教师要从关注生物学事实转变为引导学生通过事实构建概念,符合新课标强调概念教学的基本理念。

(3)增加了情境设置。不同于旧教材中的判断题直接考查某一个事实或概念的表述,新教材的判断题力图在情境设置中有所创新,以引导学生运用概念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如“某超市有一批过保质期的酸奶出现胀袋现象。酸奶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等。据此分析胀袋现象的原因,判断以下解释是否合理。”“向细胞内注射物质后,细胞膜上会留下一个空洞。”这一改变使得判断题也可考查学生对概念进行迁移应用的能力,既可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帮助教师判断学生是只记住了事实或概念,还是真正理解了概念的内涵。

从判断题的变化,可知教材编者对于学科概念的重视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期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