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晨是伴随着焦虑起床的,不知道要去哪里。几经筛选,决定去中国美术馆,因为距离它不远处,就是三联书店。这样最好,不用走更多的路,就可以去另一个想去的地方。
1、
东四站,出了地铁口,路边有一长溜的旧书售卖。大多都是艺术类画册,梵高、莫奈等等名家的图画册,当然还有小人书。
在欧洲名家画册的区域停下,伸出手时,恰好与另一位老者同时选择相同一本画册,于是,我俩相视一笑,让给了他。然后,各自走开。不久,在路上又与老人相遇,原来,我们要去的是同一个地方,中国美术馆。突然觉得,这样的场景,就像人生列车,总会有人与你同路,到站了,又总会有人下车。
2、
美术馆正在展览的是多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油画作品。
在每一幅画前驻足时都体会到,展现在你眼前的都是画者的用心之作。因为我知道,临摹很容易,但是从无到有的创作出一幅画,并不容易,那一笔一笔描绘出的是才华具体表现。而才华这东西,多或者少,灵或者愚,很难描述。
一个人学到一定程度后,会形成自身特有的绘画风格,这大致是艺术造诣。能否得到认可,或者说,作品有没有价值,评定标准相对复杂,很难界定。有些作品赏心悦目,有些作品甚至是普通人无法理解。有的人,画了一辈子,死后才被世人肯定,比如梵高。而当今的艺术家,幸运的多,名利双收。
就我个人而言,有两类画是不太喜欢的。
一是,临摹照片的,临的很像,尤其是那些看起来跟照片一模一样的,最为不以为然。不如拍一张照片好了,画就是画,表现出照片的模样,除了体现绘画用色、技巧纯熟,别的有多大意义呢?
二是,看不懂的当代艺术,有些作品是为了让人看不懂而看不懂,不知道画的是什么。作品多少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看不懂的思想,非人类能够体会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怪异,有多少艺术价值?两说。
(以上两点纯属个人愚见)
3、
在看雕塑作品时,有幸遇见艺术家在现场。只见老人精瘦,略黑的面颊布满皱纹,头发花白,半长稀疏的散落在那里。衣服略显宽松,像是挂在身上。在众人的包围中,徐缓经过一个个经他之手雕琢出来的作品,并缓慢讲述着关于这个作品的点点滴滴的由来。展厅里是安静的,只剩下他低沉,洪钟声音。
这样的感觉真好,老人家谦逊、诚恳而真实,亲自告诉我们某件雕塑是怎么被雕琢出来的,他那个时代,没有机械辅助,全是手工打磨而成,似乎连作品本身也赋予了更深的含义。
4、
北京的优势就在于此,可以有很多的机会看到你想看的,学到你想学的东西,这大概也是这座城市最吸引年轻人的地方。整整一天,上午中国美术馆,下午在三联书店,尤其是绘画、摄影方面的作品以及书籍,足以让人满足与充实无比。只是建议,在有时间、有机会前提下,去看看画展,体会一下艺术带来精神上的无限延伸。如果条件允许,尝试着学习绘画,你会感受到,生活会由此增添一抹新的色彩,那是令人欣喜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