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血液里本来就流淌着LG的血液。从不同于人类的野生动物,中外古代史中被隐瞒的同性活动。。。。。。都在证明这些。
今天我们不去讨论是什么造成了LGBT的心理,无论是基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是什么都不是我们的讨论范围。我们今天要讨论社会对于LGBT的态度。
在2000年12月荷兰通过开创性法律,允许同性伴侣结婚并领养小孩。这对于世界的LGBT群体是一个鼓舞。越来越多受鼓舞的小众群体走上世界舞台。加上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关于LGBT群体资讯在网络上传播,越来越多夫夫、妻妻的生活情况在线上大肆传播着。看似特别幸福,可是却面临着来自“社会伪功德”的束缚、批驳,面临着家庭逼婚的威胁。但他们仍然积极向上对待自己的频道、公众号。举例举例。
作为大学生,我们现阶段不太受到家庭逼婚的威胁。但也在面临着来自学校、社会思想的冲击。在上周思修课堂上,我们讨论了对于LGBT的看法。总共分成三个阵营:1.传统思想阵营、2.新鲜思想阵营、3.不管我事阵营。
在传统思想阵营里,坚定的反对着LGBT婚姻立法,提出思想支持是,1.这项立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利。2.他们考虑到世界未来的发展,如果世界上所有的LGBT人群走入社会视野,那么会影响人类这个种族的延续。3.同性结婚后,无法向孩子解释父母的性别相同而称呼不同,从而影响孩子对于性别的判别,在社会群体中造成性别认知误差,对于社会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在新鲜思想阵营里,坚决维护少数人类的权益,支持LGBT婚姻立法,提出思想支持是,1.不管是大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我们都拥有相同的权益,我们有权利去爱我们想爱的人,与我们爱的人结婚。2.社会基础物质达到满足,接着应该满足人类的心灵需求,人类的诉求是自由,无论是对于少数人,还是多数人。3.希望在社会中,通过法律“进步”,改变社会对于少人数的认识,希望可以光明正大的生活。
在不管我事阵营中,其实对于课堂中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持这样的态度。没有明确的支持或者反对,对于新鲜的事最多看几眼,不反对朋友是LGBT中一员,但自己绝对不会干涉。
从以上的阵营描述中,大家可以清楚的发现,排除大多数人占据的不管我事阵营,其他两阵营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社会的改革与否其实受到这两个阵营的主导,哪个更具有说服力,社会就向着什么方向发展。
在传统思想阵营中,好的一点是他们考虑到社会的发展,总的来说,有这份担忧是不错误的。但是在动物世界中,原本就存在同性相吸的情况。然而他们物种也存活了下来。这种先天写在基因里的概率注定不大,对整体来说不是太大的影响。而作为人类,人类所生活的社会高度发展,人们期待多种类共存,各种各样的人都期待爱其所爱,而不是让爱情一直生活在黑暗里,让真爱处于阴霾。所以与其让人背负道德的枷锁,还不如开放政策,促进多元化社会发展。
关于作风问题,社会上总会有这样的思潮,两个同性在公开场合搂搂抱抱,影响大众的感官。从这两个人的角度来说,不管是不是异性,在中国来说公开示爱还是在大众中处于缓慢接受的过程中,而且中国传统就是“含蓄”的爱。不想要被抨击就需要自爱,爱自己,爱对方。从大众角度来说,就如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需要不断适应环境,从环境角度对自身观点、行为进行调整一样。大众群体也需要逐渐适应。“示爱”不管是家庭成员之间还是亲朋好友之间,我始终持着表达出来的观点,藏着掖着,每个人的理解力不同,我怎么知道你爱我?所以大众也该做出调整。如果可以如此双方努力,社会观念会逐渐改变,对之后新事物的发展速度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说出个人观点。我认为家庭是爱的集合体,而不是男人女人的集合体,一个家会让你感到温暖,感到心里松了一口气。而不是在道德锁链下,互相欺骗,将不好的错误的情感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无法爱,无法被爱。说到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模糊的说,优质的下一代不是碰出来的,当下无论是同性父母、异性父母都需要做到充足的功课。要量入为出啊 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