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星巴克 阿里 新零售 五力模型 整合
字数:2962,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8月2日,星巴克宣布和阿里巴巴战略合作,进行“新零售”的升级。星巴克将依托阿里旗下饿了么成熟的配送体系,从今年9月中旬开始,在北京和上海的300家门店通过饿了么试点外送服务,并计划于年底前延伸到全国30多个主要城市2000多家门店,目标是30分钟内送达。
而在今年1月份,家乐福宣布和腾讯、永辉合作;2月份,阿里巴巴及关联投资方,以54.53亿元人民币入股居然之家。6月,大润发宣布,已经对全国 100 家门店完成了 " 天猫新零售升级改造 ",并将全面参与天猫 618 理想生活狂欢季。
这些眼花缭乱收购和投资,表面上是传统零售的站队,背后透露的是业绩下滑带来的焦虑,以及由此触发的转型升级。
一、星巴克的困局
星巴克中国早在几年前,已经出现了增长的疲劳态势。为此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包括线下门店增加甜点比重、在天猫开设旗舰店等,但还是以其星享卡会员体系为主,并没有打通线上下,效果有限。
星巴克2018年度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区营业额和毛利润双双下滑,毛利润同比下滑7.6%,门店营业额同比下降2%,这是中国市场9年来首次出现利润下降的情况。
星巴克也公布了2019年的战略调整,包括放慢美国市场增开新门店的速度;不再进一步深耕现有市场,转为开发未饱和市场;关闭150家表现不佳的门店,目前,星巴克平均每年关闭50家门店;探索更多战略选择,如授权经销商经营门店;更专注于健康趋势,推出更多果汁冰饮,适应消费者偏好的转变。
二、动态的市场竞争
自从1999年进入中国,星巴克很快成为了国内最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星巴克在动态市场中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挤压和冲击,下面我们用五力模型,来看看星巴克面对的市场情况。
1、直接竞争对手
星巴克目前在中国有2000多家门店,其直接竞争对手包括同类型的咖啡连锁品牌,比如Costa、上岛咖啡、太平洋咖啡、漫咖啡等。作为“第三空间”咖啡文化的发明和倡导者,星巴克在和这些竞争对手在同一个维度比拼时,具有先发优势和品牌优势。
除此之外, 便利店比如7-11、全家、罗森,以及肯德基、麦当劳都能提供咖啡,但是这些店铺的咖啡消费,是便利和便捷,其消费场景和星巴克还是有区别的。
在和这些对手作战时,星巴克可以继续宣扬和推广她的咖啡文化,并且凭借会员体系来维持既有优势。
2、潜在新进入者
目前的新进入者,就是以瑞幸(luckin coffee)为代表的互联网咖啡品牌,包括连咖啡等。它们的打法基于互联网和新零售的结合。
比如小蓝杯瑞幸,就是通过明星代言和对标星巴克进行造势营销,迅速拉升知名度。同时在通过补贴,让用户可以线下或者线上下单进行体验。
瑞幸有多种业态的店面:旗舰店、悠享店、快取店,其中,面积最小的快取店是占比最多的类型。目前瑞信已经有家500多店面,能做到下单后1小时内送到。
瑞幸的商业逻辑类似盒马,其旗舰店数量少,更多是提供体验。用户在熟悉了口感之后,可以通过线上下单,在任何场景中享用咖啡,而不是像星巴克,要去线下店体验才能获取。
瑞幸的这种打法,是蓝海战略+新零售的结合,由此带来的优势,是星巴克所不具备的。
对于这些品牌的冲击,星巴克的应对方式,我们已经看到,就是和阿里合作,进行效率提升和体验再造。
3、替代产品
在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今天,跨界打劫已是常态,你觉得你的竞争对手,还只是行业内可见的哪几个?
所以星巴克的对手,绝不仅仅是那几家咖啡连锁品牌,而是所有的饮料品类。比如奶茶、可乐,甚至啤酒。
每个人的食量是有限的,喝了一大杯雪碧,我可能今天就不愿意喝咖啡了。面对这些替代产品,星巴克能做的,一是通过文化进一步强化咖啡的功能和消费场景,二是自己也提供更多的饮料选择,这个我们在星巴克2019年的战略调整中已经看到。
4、用户
关于中国消费者,星巴克要面对的是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以及选择的多元化。在星巴克1999年进入中国时,当时的主流消费者是70后,后来涉及到80后,这一代人比较认可星巴克的小资文化。
但是90后和00后,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文化,和70,80后比,变化很大。比如喜茶、丧茶这种饮料,是他们比较喜欢的。而且由于是互联网的一代,他们对线上消费是很认可的。
如果星巴克还是按照既有套路出牌,恐怕得不到这些人的青睐,因此,为消费者做出改变,是星巴克迎合这一代的消费文化必须要做的。就如奔驰,现在推出的C级和G级轿车,相对于以前的款式来说,要时尚了很多,也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欢。
5、供应商
由于星巴克在中国门店扩张已经非常缓慢,目前消费人群比较难有大的增长,加上不断有新的进入者,因此,星巴克在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上,恐怕已经难有大的提升。
要知道,瑞幸最初的营销策略是对标星巴克,他的供应商,很多和星巴克是一样的。星巴克和阿里的合作,不仅仅在新零售体系的搭建上,我想在供应链的运营和整合上,双方也存在着合作的空间。
三、新零售背后的整合
除了和饿了吗的外卖合作,星巴克和阿里将基于盒马以门店为中心的新零售配送体系,共同打造首家进驻盒马鲜生的品牌外送厨房——星巴克“外送星厨”。最快将于今年9月落户上海和杭州部分盒马门店,今后将陆续进驻更多其它城市。
此外,星巴克和阿里将共同打造线上新零售智慧门店,实现全域消费场景下会员注册、权益兑换和服务场景的互联互通。星巴克接入阿里的入口包括天猫淘宝、饿了么配送、口碑和盒马鲜生。
未来,这些入口还将与星巴克星享俱乐部会员系统连接,为每位会员个性化专属定制,最终实现“千人千店”的效果。
我们知道,阿里已经在零售领域通过它的平台和技术,对收购和投资的零售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比如大润发目前已经实现线上线下打通,以及周边人员的物流覆盖。
那么,从阿里与高鑫零售、三江、居然之家,以及星巴克的投资和合作来看,新零售转型升级背后的关键词,是“整合”。
这个整合,不仅仅是在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上的资源整合,更是技术改造,流量共享和平台互通的协同升级。
为什么这么说?
阿里是电商基因,但是它并没有丰富的线下门店运营经验。而像星巴克这样的线下门店,它的互联网思维又相对欠缺。双方的合作,是希望在资源互补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发展,而不是谁取代谁。
四、未来会怎样?
就在星巴克和阿里宣布合作的当天,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郭谨一当天发声:我们要清楚,传统零售和新零售的底层基因完全不同,这是根本性区别。
在郭谨一看来,星巴克和瑞幸的成本结构和交易逻辑不同,传统零售即使增加了外卖、移动支付,但根本商业模式没有变化,这是基因上的本质差异,不是通过外卖等“外部整容”就能够改变的,表面的改变只能是“邯郸学步”。
但是我们要看到,星巴克和阿里的合作,绝不仅仅是增加了移动支付和外卖而已。它背后的逻辑,是我们上面所讲的整合以实现协同发展。
虽然星巴克既有的线下模式,相对于瑞幸来说,其成本更高。但是线上和线下是可以协同的,就如盒马的线下其租金成本仍然存在,但是其线上交易和后续几乎零边际成本的复购,是可以拉升整体坪效的。星巴克相对瑞幸,就如茅台对江小白,其在品牌上的沉淀绝不是快速建立的知名度可比拟的,星巴克同样可以基于盒马的逻辑去打。
对于星巴克来说,不管与阿里的合作是主动拥抱,还是被动放开,双方对于新零售的探索,我个人认为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的。但是,基于星巴克是一家外企,在和阿里的深度合作中,它的反应速度以及合作边界,可能是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风险。
不管怎么,世界在变,星巴克也得变。但是,不变的是它的咖啡文化,以及让用户沉醉其中的咖啡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