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寻求新标准
19世纪晚期
印象主义者把坚实的轮廓线解体于闪烁的光线之中,并且发现了色彩,这就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怎样才能既保留这些新成就又不损害画面的清晰和秩序?
这些例子大概能够表明塞尚为什么会成为“现代艺术之父”。他力求获得深度感但不牺牲色彩的鲜艳性,力求获得有秩序的布局但不牺牲深度感,在他一切奋斗和探索中,如果必要,有一点他是准备牺牲的,那就是传统的轮廓“正确性”。
当塞尚摸索着调和印象主义手法和画面秩序感的时候,一位年岁小得多的艺术家乔治.修拉却几乎把这个问题当作数学方程式着手解决。
事实上,凡·高也从印象主义方法和修拉的点彩法中吸取了教益。
他是第一个发现断株残茬、灌木树篱和庄稼之美,发现多节的橄榄树枝和深色的火焰般的丝柏的形状之美的画家。
显示,凡.高的重点不是关心正确的表现方法。他用色彩和形状来表达自己对所画之物的感觉和希望别人产生的感觉。
1888年在法国南部还能见到第三位艺术家,他名高保罗.高更。
塞尚、凡.高和高更三人都极为孤独,他们持续不断地工作,但没有什么指望 会被人理解。但是越来越多年青一代的艺术家看到他们三人如此强烈地意识到的艺术问题。
我们记得,塞尚感觉到失去了秩序感和平衡感,感觉到因为印象主义者专心于飞逝的瞬间,使得他们忽视自然的坚实和持久的形状。
凡.高感觉到,由于屈服于视觉印象,由于除了光线和色彩的光学性质以外另无所求,艺术处在失去强烈性和激情的危险之中,只有依靠那种强烈性和激情,艺术家才能向同伴们表现他自己的感受。
最后,高更就完全不满意地看到的生活和艺术了,他渴望某种更单纯、更直率的东西,指望能在原始部落中有所发现。
我们所称的现代艺术就萌芽于这些不满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