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尚”寂静法师是我非常尊重的智者,他有许多育儿观点颠覆了我的常识,但又令我非常赞同。他的著作《让孩子成才的秘密》里有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有对教育孩子问题担心的家长问他,“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啊?”他却回答道:“那恭喜你了!为什么?你的层面那么低,要是孩子听话,不就废掉了吗?所以幸好孩子不听话,还有点救。“
言辞虽然犀利,但每次想起来我还会忍俊不禁并深思一番。的确,有不少父母一直在强迫孩子遵守自己制定的条条框框,无论对错孩子都只能囫囵吞枣,不得反抗。可孩子逐渐长大,有了自己意志,当然也明白了父母的是非,自然就不会像以往那么听话了。而往往这时,父母就会以“反抗期”来冠名,殊不知,这并非是反抗期,而是孩子成长了,父母依然停留原地,需要改变的正是我们为父为母者啊。
我家远房亲戚就有个非常听妈话的乖乖女,从小成绩优秀,弹得一手好钢琴,也擅长毛笔字,温和有礼,绝对是标准的“人家的孩子”。她妈妈很以这个宝贝女儿为豪,还时不时地跟其他大人分享她的育儿经:“教育孩子,首先要跟她讲孝道。听父母话,做个乖女儿,按照父母给她设计的路走,你说我们这么爱她,还能让她走弯路?其次,孩子有惰性,父母就要严加管教。你看,多亏我每天都花两三个钟头看她练钢琴,她才考到了十级,我可是付出了很多心血的。”
她对女儿看得很紧,从写作业练琴到人际关系无一不干涉。女儿长大之后又生怕被哪个臭小子盯上,就连上了大学之后她也要求女儿一心向学,“如果要找男朋友,你就要进入社会之后再找,那时候你会遇到更多优秀的人,妈帮你把关。咱们条件那么好,大学里的毛头小子哪里能配得上?听妈的话别浪费时间,啊。”
即使母亲管得再严,女儿毕竟也到了思春的年龄,还是和一个毛头小子偷偷地好上了。瞒了大半年,结果俩人手拉手逛街的样子被快嘴的邻居撞见,这个妈心里一急就跑到女儿学校声泪俱下的一顿大闹,歇斯底里的逼迫两个人在她面前说再也不来往。
女孩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但也实在不想让妈妈伤心,忍痛分了手。被同学们看了个大笑话,学校也呆不下去了,再加上她家家境也不错,干脆就出了国。
到了国外之后女孩依然优秀努力,考上了名牌大学,因为心理阴影一直不敢主动恋爱,有些男孩子追过她,朋友也陆续介绍了一些,但估计都不符合她妈指定的乘龙快婿的标准,所以她把所有感情都埋在了心里,丝毫不敢轻举妄动。
毕业后找到了稳定工作移了民,她妈妈又担心女儿一个人在国外不会照顾自己,干脆也不管国内的老伴了,自己先来到国外,为女儿购买了房产,并告诉之:“妈妈会给你做好所有后勤的,现在你要在个人方面下功夫了,下班不要太早回家,多出去交际交际。你发展得这么好,大家都很羡慕,就差找个各方面都优秀的男朋友了。“
女孩儿也不是不想找男友,可是多年前的阴影难消,工作又忙又累,也没有力气出去交际了。何况,她也知道爱面子的妈妈一定看不起条件不如她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一直这么拖着。
现在女儿也三十出头了,还是孤身一人,妈妈不停催嫁,还拜托了她周围每一个朋友都帮她物色男友,搞得好像女儿嫁不出去一样,在朋友面前很是难堪。
乖乖女对妈妈的行为不满也丝毫没有办法,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跟我妈说又有什么办法呢?她一辈子都为了我操心,我怎么忍心伤害她呢?从小学习什么特长,长大考什么专业,做何种工作,在哪里买房,这么多事都是我妈一手操办的,我都习惯了她的安排了啊。”
为了听妈妈的话而做个无主见的洋娃娃,一辈子就这么郁郁寡欢活不出真我,姑娘,你值得吗?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前同事的女儿。
我的这位前同事其实性格也比较特别,话少,高冷,我行我素,颇有天后王菲的气质。她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同于大部分的中国妈妈,从小就给孩子自主权,两三岁的孩子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鞋帽都是自己决定,饭也是想吃就吃,不想吃的话绝对不逼,顶多就会给些建议而已。
孩子上了学之后更是这样,发展哪一方面的兴趣爱好,要不要补课,想不想交男朋友,这些在其他妈妈眼中都是天大了的事她都不会过多插手,但每次孩子下决定时,她都会告诉孩子: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要自己负责任承担后果哦。
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自然也没少碰壁,上了中学之后不专注学习又早恋,打扮得跟个小太妹一般,被老师和学霸们当作异类,也惹得街坊邻居没少在背后说闲话。这么个孩子高中没考进理想学校也是常理之中,她虽然只进了一般高中,但沮丧了几天又满血复活,课业不忙碌她就可以更好地发展兴趣爱好。孩子喜欢动漫,设计服装,高中毕业之后直接去了日本继续学习。半工半读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也没有影响到交到知心男友,还在读书期间和男友一起组织了个小乐队,小日子过得多姿多彩。
爱折腾的这个小妞毕业后进入了服装行业的大公司,但做了没两年受不了日企的死板,干脆辞了职自己开始创业。初期的确辛苦,但她脑子聪明主意多,老妈男友又都大力支持,熬了一段日子她的小公司也终于做得风生水起,让大家都放下心来。当年的不良少女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成功人士,不知多少人大跌眼镜。
我当了妈之后向这位同事讨教育儿秘籍,她说:“哪里有什么秘密啊。相信孩子给她多一点空间,她也轻松我也轻松,干嘛要24小时围着孩子转,我自己还有很多的事想做嘛。再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就算我逼得了她一时,也逼不了她一世。”
两个妈妈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乍一看第一个妈妈为了孩子竭尽全力,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里面都有她的决断,但结果呢,孩子三十几岁还在她的掌控之中,毫无反抗能力;而第二个妈妈采取了放手的方式,育儿过程之中不少人觉得她太不负责任,但是她顶着压力与质疑教育出了独立自主的孩子,母女相互尊重关系良好,各有各的精彩生活,实在值得我们借鉴。
为人父母的我们手中都有选择权,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甚至几代人。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吧。我们有没有把自己父母的那套我们厌恶的教育方法延伸下来?如果答案是Yes,我们有无勇气做出改变?有无决心让孩子活得随意快乐?那么,你还会继续对孩子说,“要听妈妈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