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编辑
人人都爱听故事,但未必人人都会讲故事。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小说种类很多,我们可以选择阅读的途径也很多。但是在之前没有入书籍,网络有声小说这些阅读途径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听故事的呢?
相信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能够回答,在古代专门有一种讲故事的职业——说书人。可以说很多民间故事的流传甚至一些野史都是有一代一代的说书人口口相传下来的。可以说说书人的存在算得上是民间故事的火炬手了。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带有古典小说性质的说书人已经渐渐淹没于历史的长河里。虽然说书人已经很难遇见,但是古典小说却还能再现……
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生于台湾的华语小说家张大春在《春灯公子》一书中就对古典小说+说书人进行了再现。在本书中古典小说爱好者会惊喜地发现书中的故事篇篇都有古典小说的影子。
作者在本书中塑造了一个虚构的人物——春灯公子(情节需要),这位主角在本书中至始至终基本上都很难见到其真面目,从某种程度上讲神秘感已经有点过了头。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如果细心阅读你会发现春灯公子在书中只是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只是一个符号罢了。不过本书的故事展开也离不了这位神秘的春灯公子,这是因为春灯公子一年一度大宴江湖人物的“春灯宴”吸引了无数的奇人异士,江湖豪杰前来。
春灯宴上面的精彩作者没有细讲,甚至没有表述。但是春灯宴上真正吸引人的花样儿作者却进行了交代,那就是“立题品”。春灯宴一共举行了十九年,一共十九品。读者可以在序言的最后部分看到这每一品的诗词。
当然上面这些诗词看不明白或者不愿看也不要紧,因为这些仅仅是本书的引子。你会在本书的正文部分发现,这十九品的诗词里面的内涵正是书中正文十九个故事的精髓所在。
当然本书正文根据这些诗词展开而成的故事题材各异,其文风笔风可以说与现代小说差别迥异。但是如果你能够耐住性子阅读下去的话,你会发现口口相传的古典民间故事的特点都会在本书中得到体现。
如第一品方观承讲述的《儒行品》里,作者讲述的故事大意就堪比《聊斋志异》里面的故事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方先生能够从一个卖卜的寒士到最后成为一品大员,这里面的经历带有浓重的宿命+奇幻色彩。方先生最后能够发达不是因为科举成功,也不是因为好人有好报,而是一路上处处有人相助。而这些相助方先生的人在结实方先生的时候可以说都是没办法从方先生身上获得任何好处,而之所以愿意帮助也不是因为是善心大发,而是因为这些人都遇见到了方先生日后的发达。这些人无疑都具有了预言家的功能,故事的文字虽然平淡朴实,但其中透露的投资概念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当然本书由于语言略带古风,可能有的读者阅读起来比较吃力,不过相信只要能够认真阅读下去,你会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精彩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