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惧

因为畏惧,所以思考畏惧。因为想要不再畏惧,所以去体会畏惧。

  畏惧大约有三种:第一,未发现以前心存畏惧,在被发现后反而无所谓;第二,未发现以前心存畏惧,在被发现后更加的畏惧;第三,被发现之后心存畏惧,被发现以前并不畏惧。

  我并不能判断到底那种情况更加的常见,因为人类的生活际遇不同,遇事之后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如我一样,第一种和第二种就比较常见。当然,也有其他几种比较常见的。我想很多人都很好奇,这些情况为什么发生,我们又如何去解决。

  首先,第一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也有三种。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小时候,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于是很担心家长回来责骂我们。担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他们并没有过分苛责,我们也就不再害怕了。这是因为这的确是一件小事,所以家长没当回事,于是我们不会害怕。当然,在家的时候还要小心一点。

  其实上面一点与我要讲的第二点有相似的地方,但又不完全一样。第二点,是我们预期的与实际发生的产生了矛盾,而结果是向着好一点的方向发展的,于是最初的畏惧,变成了劫后余生的欣喜。也就是古语所谓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碌碌的人生中,的确有一些如仙般的人物,他们在面对不顺时,能很快放下,这就是第三种情况,如果你是这种人,那你就不需要再向下看了。

  与上面相接的是第二种畏惧,同样,我给他三中情况。

  还是说你预计的和最终发生的产生了冲突,而结果与上文所说的不一样,因为更严重了,所以更害怕了。

  至于另一种,我个人认为是愚者常有过的感受,即犯下大的错误后,抱有侥幸心理,只是有些不安,在事情败露之后,那种恐惧也许并不强烈,但是却侵蚀着人的内心,令人无法逃避。

  最后一种情况,与上一种畏惧的最后一点异曲同工。那就是,心态不好的人,在他畏惧的事发生时,变得十分脆弱。事实上,在发生以前,他已经吓了自己很长时间了。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我想,我接下来说的话,对他们会有一些帮助。

  我认为第三种应该是极常见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人突然从暗处跳出来,然后吓一跳。这就是第三种情况。也就是不能预知的未来,惊和喜都源于此。

  无论是哪种畏惧,归其根底都是一种心理的变化无常,想要克服恐惧,就要能与这种心理变化融洽相处。

  我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对我很管用,也希望对阅读这篇文章的人有一定帮助。

  给自己一个座右铭。《武林外传》里有这样一个情节,郭芙在遇到一些不太美的事时说:“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我们看的时候觉得有趣,但其实很有用。但记住一点,那就是,这句话一定要与你的灵魂产生共鸣。

  与我产生共鸣的话是“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你们呢?有这样一句话,遇事后,心里默念,相信我,很有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畏惧->逃避->拖延->怀疑->痛苦,不断更迭,永不缺席。畏惧,是一种行为习惯,一种条件反射,一种心理状态,摆脱畏...
    古世阅读 3,321评论 1 2
  • 早晨起床后,环境安静,头脑清醒,思路清晰,正是奋笔疾书的好时光。可是大脑中一片空白,没有东西可以写,这个是最难过的...
    金庆峰阅读 695评论 0 0
  • 引子坐在SOHO楼下的重庆小面,忽的感觉。2017年就要离我而去,总感觉要对自己说点啥,也要提很多要求,原因无他,...
    Kk太阳阅读 2,047评论 0 1
  • 手拂青丝,脚系银铃,当你走过了天南海北,却把原点当作终点。 江南烟雨雨朦胧,画桥人家流水从,当你手持油伞,踱步江边...
    北派十八子房阅读 1,39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