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柳观鱼池记
袁野
环校皆山也,其西北诸峰,林尤美,望之蔚然而秀者,国家森林公园来龙山也。
入校,步行三四里,有缘立于阶上,夫子像也。路转,有池碧如翠者,垂柳观鱼池也,池中水娟然如拭,晶晶然如镜。高柳夹池,土膏微润,苔丛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杨诚斋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者是也。
风柔,柳叶凋零,似蝶,随风飘荡,任意东西,落入水面,鳞浪层层,如一页扁舟。
上行,有亭名曰蘑菇亭,坐亭中,四面樟树、古梅环合,寂寥无人。偶有书声琅琅。叶落,则愈静,悄怆幽邃。心愈静,似有所悟。
已而夕阳在山,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始知校内之外未尝无意,而书生者未之知也。
垂柳观鱼池记
心星
孔子像以北,是垂柳观鱼池。
雨水飞速的掉落在泥土上,落在碧绿错杂的枝叶上,顺着毫无头绪的纹路,从稍顶,划过嫩叶,划过新芽,滴落在鱼池里,“叮!”溅起一阵清脆又空灵的声响,盘旋在空中,久久的缭绕。
小雨淅淅沥沥的打湿青石路缝隙中长出的青苔,浸湿桂花树根上的土壤,沾湿了避雨蚂蚁的触角。转身,看见那细小的嫩叶,侧耳,听到了它缓缓生长的声音,疏条交映,从枝条的缝隙中看过去,一片如玉石般纯净的绿映入眼帘,慢慢走近,弯下腰,蹲在那矮小白色瓷砖铺砌的围栏,看向水底,还是见不着底。
雨没完没了的下,撑着伞,呆呆的站在池边,身旁的柳树与梅树同我一同欣赏那美景,“护池使者”一般的矗立在池边。
柳树的枝条上已经生出嫩芽,雨水也无声的滋养它们的生长。从潭边往下看,却又是看不到底,还是那一片绿,不知是不是池边的柳树与梅树掉了自己的叶子,在水里褪了色,惹得这一池水都气绿了脸,绿色的潭水上倒映着柳树与梅树的倩影,雨滴在倒影上四溅开来,散开一圈圈的涟漪。
观鱼池与小石潭又是截然不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这是小石潭,相比起来观鱼谭来的更有规律些,它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展现属于它的风采。
沿着观鱼池再往北有,走过三十余几的阶梯会有一座小亭立在树丛中,因修建得酷似蘑菇,故唤做蘑菇亭。现在这里往下看观鱼池,那又是另外一种体验,那碧绿的潭水上零零碎碎的飘浮着刚落下的绿叶,虽不多,却多添了一抹淡淡的色彩。站在上面看还有一些东西是在下面所看不到的,如那青蛙,那树顶的鸟,又何尝不是特殊的色彩?
柳树细长的枝条如瀑布一般的挂在空中,直垂到水面,树叶缓缓飘落,掉在那青石路缝隙青苔的旁边,铺满了整条青石路,那同样是亮色。
那垂柳就好比坐在池边的少女侧着头抚弄她那一头长发,轻轻的梳洗,直到洗绿了池水,这或许也是池水如此绿的原因。
孔子像以北,有一鱼池,因柳,又唤垂柳观鱼池。
垂柳观鱼池记
2班 李硕珍
不知什么时候,校园里的柳树发芽了。春风吹着吹着,吹出了柳树泛着青的嫩叶。他们自然的垂在鱼池边,丝丝缕缕,轻轻柔柔,春风吹过去,那柳儿便翩然起舞。
走进校园,一股熟悉的清风袭来,让我感受到它的气息。顺着铺着石板的道路缓缓走去,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孔子雕像前。这里是我老师最念念不忘的地方——曾经的升旗台。继续移步,便到了观鱼池。一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那垂帘般的柳。枝条好似半遮面似的,撩拨着人们的心弦,勾起新人的无限遐想。
只见春柳调皮的将它千万条柔丝伸向缓缓流淌的池水中,池水被荡起浅浅的涟漪。再走近些,碧绿的池水便显出藏身于重重垂柳后的身姿。恍惚间,我站在了池边的鹅卵石的小道上,往水中一看,有些许鱼苗缓缓在其中游动,我想再近些,无奈前方已没有路,我便俯下身子。那些鱼苗似是被我惊吓到般纷纷散开,以极快的速度向前游着。
微风轻起,些许柳叶如蝴蝶般坠落,跌在池水面上。我盯着水面发起了呆,忽然,水面上荡开一圈圈的涟漪,我好奇地望去,只见一只青蛙静静的浮在水中,我吓的踉踉跄跄往后退了几步。正巧视线落在前上方,那儿有一个蘑菇亭。我环顾四周,发现了上去的台阶,轻盈的几步,我便站在了亭子前,往下俯瞰,竟也有不一样的趣味。
丝丝缕缕的柳枝遮挡住碧绿的鱼池,细些看,你就会发现有几簇嫣红的花儿正开得绚烂。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发觉已过去十多分钟,我下了阶梯,往后望了一眼。我收回恋恋不舍的目光,加快脚步向教室走去……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说的不错,此情此景配上这首诗,也是般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