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看听、关注的是他人的剧本,不是自己做导演、做编剧,更不是自己的角色和剧本:自助者天助

1.知行合一:没有行动,知再多,都归0

2.自己都很难改变自己,又怎能改变别人呢?如果想改变,就从改变自己开始吧,或许改变自己才有可能影响、改变他人。

人这辈子能把握的事情很少。专业、学业、就业、婚姻、孩子、健康、养老又能把握多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3.不介入他人因果,不背负他人命运,不被他人影响和裹挟:

包括父母、孩子、伴侣。他人的思想、认知、觉醒受其自身经历、学识、思维、视野的局限性,自己的学业、事业、婚姻、子女教育,如果他人提供不了建设性指导,前瞻性建议,就自己探索,有独立清醒的判断和选择,与维度宽、广、高维的人探求。

4.工作、家庭、子女教育、生活如何,自知自救自醒。

他人的因果,他人的关系,他人的消耗,是他人的业力,是他人的课题,做好自己的课题,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保持清醒独立和边界,否则不合理不恰当的依赖、链接,导致的是被控制。

5.在事情上建树,而不是在人际上消耗。事做好了,人际关系也轻松了。

最累的是处理关系:

伴侣关系、亲子关系、与父母关系,往往是对方达不到自己需求、要求的拉锯、斗争,有声的,无声的,有形的,无形的,是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投射到对方身上,变成对对方的期冀、要求。对对方的肯定、欣赏,是对方身上具备自己欣赏、期冀的特质,自己实现或未实现。父母希望孩子进步、优秀、自律,父母希望孩子孝顺、陪伴、关怀,孩子希望父母理解、支持、包容、鼓励,权力斗争中达到平衡,伴侣之间希望对方优秀、上进、自律、担当、责任、理解、交流、智慧,提供物质、精神、情绪价值。

自己去实现自己期冀、向往的特质,而不是把期求寄托在他人身上。向往什么,自己就去实现什么。

6.自助者天助。

与其把需求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自给自足,自己实现自己的需求。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还是处理关系,自己学会面对孤独,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自己自律、上进、智慧、优秀,自己鼓励自己、相信自己、支持自己、温暖自己、放松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用丰富的生活,充盈自己身心。

7.不敢、不想去尝试、担当、体验事情,实际是不愿麻烦,是被人性弱点惰性桎梏,没有行动,是自己臆想的假想敌,是自己假设的、假想的障碍,是为自己的惰性多一层伪装。破除认知的局限,祛除内耗的反噬,才能开局、立新、而立、挺拔,才是真正的勇敢。祛魅,差距、差异在于,敢不敢做、愿不愿做、懒不懒惰。

8.有时,自己觉得累、难,并不是真正的累和难,与千层浪、万重山来较,与真正的累、难来说,历经的累、难、困境,烟波浩渺。不值一说,被生活的洪流和琐碎裹挟,没有时间、心力去矫情、叙说自己的疲累、无奈、不甘,一边是无畏抵抗,一边是服从性测试高分,谁不是一边裹挟,一边前行呢?

9.着力即差。感觉钝化、淡化是一种精神、身心能量的自我保护。

10.因果

勤生慧、健康、美、整洁、升维、破局限、丰富、色彩、生活的滋味、人生的体验、深度、高度、广度、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懒生笨、亚健康、丑、凌乱、局限、单调、重复、窄、穷、顽固。

11.大事上、要事、紧急的事上清楚、谨慎、别怕麻烦,小事上不拘小节。大事安排好,小事不计较。

12.信息差:

之所以恐惧、迷茫、不敢,是缘于信息差,当你知道怎么回事时,提前准备,就不那么被动和不安了。

13.关注问题解决,冷静处理。抱怨、多说无用无益。

14.一次不行,那就下一次,下次不行,那就再一次。屡败屡战,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15.选择大于努力,努力做好选择。

做好选择,可以让自己原有的努力有一个几何升级。

16.同维,升维,交流、增强信心。低维、降维,保持清醒,不坠落,不纠葛,以上帝视角,抽离、清醒。工作、生活、人际、资源、信息、思维、视野都如此。

17.学历、学校是敲门砖,敲开之后,不论出身,与个性、性格、胆识、规划、自信、成事的果敢和决心、做事的战略和战术意识有关。

18.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资源有限,所以要筛选、竞争。

19.坚持长期主义,聚焦、专注才能产生效果,才能在某个方面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才能有为,才能有一定的专业话语权。

20.不是所有事情都要捋清,不是所有沟通都要彻底。捋不清的,不捋能怎样。沟通不彻底的,不沟通又怎样。

有时候沟通的成本大到我宁愿被误解。

21.为自己的认知和选择买单,无论学业、事业、姻业。学业、事业的局限性,与个人认知,胆识有关,如果没有外在信息、资源引导,为自己有限的、短视的、缺乏胆识和向上的认知和选择买单。自救,自我救赎,改不了命,改命数里的运。别人无法给的,自己觉知后,自己给予自己,自己探求。

22.幸福,不是得到你想要的一切,而是享受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23.安心神、勿思虑或思虑过度,起心动念,想他人他物,就是念,就是消耗。

专注自己该做的、想做的、安心的事情。

专注孩子、家庭的事情。能量聚合,而不是消散和消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