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为儿子的“胆小”而纠结。我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勇敢无惧。在他刚会爬时,我就敏感地意识到,他太谨慎了。刚爬到床边,立马紧急“刹车”。在学站立和下蹲坐下时,他一手抓牢小床栏杆,一手试探屁股离床面的距离,然后确保安全时再坐下。我能说,在他学站期间,他从来没摔倒过自己吗?
社会交际上,儿子同样显示出他的“胆小”。他从不与人抢玩具,甚至还没等别人抢,就“拱手相让”。
我开始担心“胆小”的儿子会受欺负,甚至担心他长大后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因为,他是那么惧怕危险和冲突。
后来,听了某个儿童心理学专家的讲座,接触到投射和接纳的理念,才看清了问题所在。
一方面,我如此在意儿子的“胆小”,源于我自己的投射。我天性担小,而我又极为排斥和否定这点。所以,我才强烈希望儿子勇敢。
另一方面,儿子天性使然。宝爸和我都是极为温和谨慎的人,儿子自然遗传了这点。
再者,我的小心谨慎进一步感染了他。比如,我担心他在路上乱跑,于是经常提醒他注意看车。后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走砖铺的人行道,远离柏油路。每一次过马路,一定要抱着。
那次讲座后,我试着接纳并正确看待“胆小”这个特质。“胆小”不是缺点,无所谓优劣。再说,胆小源于恐惧,而恐惧是人的本能。只不过,胆小的孩子更敏感细腻,看到了更多的危险,也就有了更多的恐惧。
再回想“胆小”带给我的好处,它让我处事安稳踏实,赢得朋友信任。在乡村孩子野蛮生长、打架斗殴时,它让我选择安安稳稳读书,也让我一路规规矩矩从小县城走到了首都的著名学府。
正确看待“胆小”这一特质后,我自然接纳了儿子的“胆小”,其实,我现在更愿意用“谨慎”一词形容。因为,“胆小”一词多被国人赋予贬义。
当我不再纠结和焦虑“胆小”这事时,不再强迫儿子去接受超负荷的“恐惧”时,他便按着自己的节奏去克服恐惧,勇敢去探索。
其实,谨慎的孩子未必不勇敢。儿子比很多同龄人都敢于尝试,也喜欢挑战自己。只不过,这个挑战不是鲁莽的,而是非常有谱。
他在一岁多时就喜欢玩公园的“太空漫步”健身器械(不鼓励太小的孩子玩哈),以及那种很高的滑梯。他两岁时就尝试玩儿童绳索桥,只不过第一次会格外小心,接下来他会一遍遍练习,直到非常熟练。
不到三岁的他,跟着一群四五岁的哥哥踢球玩。不过,不和人直接抢球,偶尔“捡漏”,抱起球就跑,看到哥哥们追,赶紧把球扔出去,以免被撞倒。谨慎又勇敢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个孩子都具有爱探索和好奇的天性,当父母应看到他的恐惧并接纳他的胆怯,他就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克服恐惧,勇敢地去探索。相反,强迫他勇敢,只会打乱他的节奏,让他愈加恐惧,并失去探索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