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家看了《寿司之神》,明明片名的英文翻译翻成中文是《jiro的寿司梦》,神翻译成寿司之神,看来神话别人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固有之道了,我还是偏爱英文名直接翻译。
很少看纪录片,上次看记录片还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和很多人满怀对美食的期待去看的结果一样,发现是关注制作美食的人的纪录片,瞬间有种期待落空的感觉,我们的确需要关注为我们带来美食的那些人,不过像我等吃货看记录片还是更为关注怎么做,为什么好吃,哪里可以吃到这种浅显易懂的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舌尖上的中国》显然是没有达到这种要求的,可以说是一个穿着马甲的美食纪录片。所以在看《寿司之神》之前,我是完全对这部片子没有期望的,不过由于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去吃了回来写了长微博,于是才有兴趣去看一看。
首先,《寿司之神》主要讲的是小野二郎的故事,当然,里面有不少部分其实和他做寿司没有太多关系,所以我觉得至少里面有3-4次我觉得应该结束了竟然还有很多内容没有播完,如果能在做精简,对我等俗人吃货来说会更好;其次片中有大量的访谈内容,包括对弟子的,对雇员的,对供应商的,对老同学的,更像谈话类节目,画面感少了一些。
说完觉得不太理想的部分,说说那些不错的部分:作为纪录片,本片有很多励志的色彩,同时也反应了很多日本社会的现象,恰恰和中国有很大不同。例如:日本人对细节都有种偏执,二郎即使是八十几岁的老人家了,还是在每天的营业之前,事必躬亲的全部都检查一遍,无比做到所有细节都完全没有问题,这种要求在中国会被认为是不近情理的,但是在日本却是没有什么异议的,还会收到褒奖;在二郎这里学徒,要先学拧毛巾,才能做鱼,然后10年以后才能做玉子烧,这种缓慢的学习的效率在中国基本是不能忍受的, 蓝翔技校的小朋友们估计3年应该就出师了吧,哪里会有做学徒做个十年的。中国和日本本来就有很多不同,在片子里我们可以去思考,去比较,而不会有愤青到处叫嚣,如果网站开了弹幕,估计想好好的看一下这部片子都会成为奢望。
二郎这个人的故事其实没有太多的看点,就像很多勤勤恳恳的日本人一样,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自己的工作上,不仅为了养家糊口,也为了好好做好自己的职业,所以二郎一辈子都在做寿司,决定了要做什么就要努力去提高自己,这是放诸四海皆准的道理,但是在浮躁的现在,能够坚持到底几十年如一日的人太少了,基本都是干了一阵没有起色就换行了,不是说为人灵活不好,只是坚持的人少了,就显得金贵了不是。影片里二郎的大儿子帧一和二儿子隆都有很多戏份,二儿子很早独立去开了自己的寿司店,大儿子则会以后接了父亲的衣钵,不过如果大儿子没能做得比父亲更好,他将失去现在的顾客,也许这就是他身上背负的重担,的确很难;二儿子始终觉得还无法超越父亲,所以他的店里只能在价格上有所优惠从而吸引顾客;虽然两个儿子都还在奋力猛追自己的父亲,但是最后二郎说如果他现在去了,他的两个儿子也会好好把店集成下去的,觉得瞬间就被那种温暖的父爱治愈了,原来他也不是外表看起来那么冷漠,对于工作过于关注而对儿子忽视的父亲,也许每个父亲都一样。
最后补祝自己的老爸父亲节快乐。
千字文20140617—关于做寿司的人的纪录片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