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经济整体落后,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那会儿老师上课,就是一本书,一根粉笔,算术老师再加一把尺子,不像现在,又是投影又是课件的。但就是那样,才越发显示出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文化修养。
教我们语文的马老师,不但课讲的好,还能写会画。她的版书,简直就是书法作品,让我这个还不大懂事的小孩子也爱看。特别是她的绘画水平更高。她在讲祖国的田野时,寥寥几笔,就把一副美丽的田园风光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讲大雁南飞时,又是在不经意间就让我们形象地看到“一会排成个人字,一会排成个一字”。在讲完课本的内容后,她也喜欢给我们讲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神话传说,还有岳飞、文天祥、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故事。现在想来,正是这些点点滴滴地浇灌,培养了我们理想的花朵,奠定了我们人生的根基。
教我们算术的老师也同样很有才华。他非常善于启发式教学。记得,他在讲十以上的减法时,先在黑板上画了18个苹果,然后说,原来家里有18个苹果,让小东和他的弟弟、妹妹吃了6个还有几个?听到这我就想,老师家里真阔,能有18个苹果。那会儿家里都比较穷,孩子们很少在家里见到这么多苹果。老师似乎也看出了我们的疑问,接着说,当然,我这只是比喻。但是我也相信,以后同学们家里都会有这么多苹果的。他还经常让我们到黑板前去算题,算完后让同学们说对不对。那次我上去算题,算完后同学们说不对,我一看,果然算错了。老师说,算题就要认真,再简单的题,不认真就会出错。这种互动式教学,在那个年代是不多见的,现在也不过时。
还有我们的音乐老师,更是多才多艺。她不但会演奏脚踏风琴,也会拉手风琴。她教我们学会了不少歌曲。那时有一本《红歌三百首》,里面的歌曲我很多都会唱。我现在爱唱歌的习惯和音乐老师的培养有很大关系。记得,那年保定市要举办中小学歌咏比赛,学校组织了合唱队,老师让我参加了。我们演唱的曲子叫啥名字忘记了,但歌词还记得,很有气势,也很柔美:“像那大江的流水一浪一浪向前进,像那高空的长风一阵一阵吹不断。我们高举革命的大旗,一代一代,一代代往下传。革命前辈挥血汗,创立了人民的好江山;我们继往开来,建设这幸福的乐园……”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练了很长时间,大家都憋着一口气要拿个好名次。谁想,后来通知说不用再练了,比赛取消了。为什么取消也不知道。
当然,我最愿意上的还是体育课。小孩子,喜欢玩是天性。体育课每周三节,和语文,算术比不多,所以老盼着上。体育课上,老师教我们跑步、跳绳、跳高、跳远,打乒乓球,踢足球。我的体育天赋还可以,百米短跑不慢,长跑也能坚持,而且特别善于跳跃。鱼越前滚翻,好多孩子学不会,我不用教,一看就会了。后来我们去农村学农,田里放着的麦垛,我一个鱼越前滚翻就过去,别的孩子羡慕地要死。我最喜欢的还是踢足球,更喜欢踢前锋,带球过人。后来我还参加了班里的小足球队,学校的足球队也让我当过后补。有关小足球队的事以后再说。
教体育的也是个男老师,据说还是个体育健将。他不光教课认真,还经常带着我们玩。踢足球,他自愿当守门员。那次我踢进了他的球门,他竖起大姆指,说“厉害!”有时,他还带着我们玩老鹰捉小鸡。他在头里,伸展着双臂,来回奔跑着,尽量不让充当“老鹰”的同学捉到我们,那样子,真像一只老母鸡在护着自己的孩子们。
除了语文、算术、音乐、体育,还有美术、写字、手工等课。那会儿好像没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因为思想品德已经在课上和课下,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中润物无声地植入了孩子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