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散记(444)

(1)

对于从小在北方长大的人来说,我和杨先生对海鲜,或者说对水里的东西并不怎么感兴趣。吃鱼怕刺,吃螃蟹怕麻烦。虾好一点,但也是可吃可不吃,不吃也不想。所以,平时我们的餐桌上,水产品不多。好在上班中午食堂经常吃,也算是弥补。

又到了吃梭子蟹的季节,去年暑假去舟山游玩,仨人都爱上了梭子蟹炒年糕。

那天盒马买菜,看到了新鲜的梭子蟹,顺便买了年糕,回来自己炒。杨先生说味道很高,一人一大盘,都吃了。

等杨小妞回来,一定再做给她吃。


盒马里有卖凉粉的,买了一块回来。以前都是凉拌着吃,切点葱花调个料汁一拌就完事。

杨先生说老家里凉粉也可以炒着吃。这个我是知道的。以前婆婆还在时,回老家,婆婆炒凉粉,杨先生能吃一大碗,当饭吃。

那么,今天我也来个炒个凉粉吧,让杨先生重温故乡等味道。尽管我不要太喜欢吃。

(2)

我们平时出门,跟人打招呼,都是看年龄性别或职业来称呼:叔叔阿姨、小朋友、服务员等等。这次暑假去曲阜,那里的人逢人便叫“老师”,不管男女老幼。不知是圣人家乡的缘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在济南淄博倒是没有这样的感受。

也常见那些演员艺人,见到比自己资历老的,或者资历比较高的互相之间,也叫老师。

可见,“老师”并非教师的专有称呼了。从普通百姓的寻常称呼,到职业领域的尊敬,都可称呼为“老师”。

“老师”遍地开花了。

(3)

小区大门对面的马路边,面对面有两棵大樟树。天一热,西瓜一上市,树下就开始摆摊了。一开始是一面,后来对面的樟树下又多了一个卖哈密瓜的摊,摊主明眼一看就是新疆人。

这瓜摊从何时开始摆起的呢?大概是在Y情的那两年,为了瓜农菜农居民生活方便,小区对面的绿道、路边,便有了这种自产自销点。蔬菜自销点还有专门的保安管理,Y情时进入还要量体温检查健康码。Y情结束后,这自销点便顺带着被留存下来,一直到现在。

今年暑假,发现这瓜摊两边,晚上又多了一些烧烤、炸串、卤味、凉茶摊,且一天比一天多,已经成了小小的夜市。灯光、油香、烧烤料的味道,炭火的烟气,混在一起,点缀着小城的夜生活。

中年人吃饱饭走路散步,走过路过也就看看,基本是不吃夜宵的。来夜市消费的多是年轻人,三五好友,吃烤串,喝啤酒,聊天闲话。也有孩子,要喝果汁奶茶绿豆汤,要吃蛋糕炸串,跟爷爷奶奶一说,有求必应。

在小城生活多年,以前真真几乎看不见露天的夜市,无论啥生意,基本都是店铺,室内的。所以小城的卫生很好,大街小巷都干干净净的。一多半是自然环境,也有这种经营管理模式的缘故。

现在有这小夜市,自然多了人气热气烟火气。可这烟火气退去的地面,虽然没有垃圾,却多了一滩一滩的油污,让人也感觉很不舒服。

凡事有利有弊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去舟山,看杨小妞吃梭子蟹炒年糕大快朵颐,从不吃海鲜的杨先生也说好吃。想着,回去一定学学这道菜,以后餐桌上又可以丰富...
    兰若_f318阅读 200评论 4 6
  • 浙江沿海地区大多是情况下都偏爱清蒸,爱吃食材的本味,螃蟹的鲜甜味。 蟹清蒸后必须配上姜醋汁,去腥的同时提鲜。 袁枚...
    玄栖阅读 551评论 0 2
  • 来舟山,总要吃海鲜的,才算不虚此行。 囿于饮食习惯,我们家一年到头也买不了几次海鲜的。就是买,也只是最寻常的带鱼。...
    兰若_f318阅读 191评论 4 5
  • 近日闲来无聊,重拾《舌尖上的中国》,看到那满满一盘“梭子蟹炒年糕”,突发饿感。年糕与螃蟹、主食与主菜、糯与脆、红与...
    芋泥锅包肉阅读 250评论 0 0
  • 我在简书堆砌文字,主打一个随心所欲,想写就写,想停就停。这不,距离上一篇,差不多快二十天了。除了期末忙,年前游逛广...
    兰若_f318阅读 129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