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定居
桑桑已经不知道来到这里有多少天了,一个月?两个月?一开始是要躲避流弹,现在是要躲避比流弹更让人感到害怕的随时在街上巡逻的士兵。
当桑桑醒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正半躺在大街旁,周围建筑全然倒塌,耳边旋绕着的全是无情的炮弹声和凄厉的惨叫、痛哭。这里战火纷飞,到处是流连失所的人。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疯跑、尖叫,在桑桑耳边发出嗡嗡嗡的声音。
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
断壁残垣。桑桑想。
当看到卡勒德 · 胡塞尼在《追风筝的人》里描写的阿富汗时,她才真正感受到战争有多么残酷,多么令人恐惧。现在,她真想告诉初中教她这个词的语文老师,现在,她把这个词体会得多么淋漓尽致。
“轰轰轰……”桑桑回过神,看见身后数十米远的一栋建筑物轰然倒塌,钢筋水泥的混合物掉落下来,滚得很远。此刻,桑桑后知后觉,自己差点被砸到了。
桑桑有很多疑问,但她来不及思考和询问,也不知道要问谁。街上的人在逃窜,每个人都在为了活命做出努力。眼下之际,自己是要赶紧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因为纷乱的枪声提醒她,她随时有被流弹击中的危险。
桑桑走进一所房子,似乎这里之前是一座豪宅。在这里,一切的外界声音似乎都变小了。
桑桑决定在这里居住下来。
桑桑在房子里七拐八抹,看见了两个人,但他们都已经死了,额头全是血。炮弹击中的房子,他们被坍塌的建筑物给砸死了。血已经干涸,变得凝固,妖艳。
此刻桑桑才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与孤独,一种浓浓的恐惧感占据了她的全身,使她一下子就跌坐在地上。眼前的死人令她害怕,外面的战火也令她害怕,但真正的恐惧是自己真的来到了这里,而且是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地方。
身体所能感知到的所有的痛,都那么真实。
桑桑不记得来到这里之前自己在做什么,记忆中的场景美好得像梦一样,梦里有爸爸、妈妈、老师、朋友,仿佛就在上一刻,就在昨天,但又好像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这里的一切,对桑桑来说是多么陌生,她多希望自己在这里的事是一场梦,会马上惊醒过来的噩梦。
……
桑桑精神一直恍恍惚惚,脑子里也乱七八糟,直到肚子咕咕作响,才惊醒了她。她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觉得当务之急还是得先喂饱自己。
房子格局虽然很大,但桑桑很快就找了厨房。厨房看起来毫发无损,这令她绝望的心情有了一丝惊喜。
她把厨房检查了个遍,发现有米,有鸡蛋,有面条,还有其它瓜果蔬菜,冰箱里还放着许多小点心,还有喝的。桑桑试了一下火和自来水,发现都可以用。她发现有管子一直沿着到了底下,才知道原来自来水管和燃料管都埋在了地底下,难怪没有被炮火破坏。
桑桑做饭很好吃,这是她遗传了妈妈的天赋,再加上自己喜欢做,所以几乎每个吃过桑桑做的饭的人,都会被她的美食所折服。
但此刻,桑桑没有任何心情去做一顿美食了。
她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活下来,找到回家的路,但在这之前她必须低调,不能让人知道这里还住着人。她必须保证,做的饭要简单,不能飘出香味儿,锅碗瓢盆轻拿轻放,不能发出一点声音。
而且,她必须把食物省着点儿,不能浪费。
想清楚这一切之后,桑桑开始回想今天所发生的一切。
街上逃亡的人穿的衣服都是现代装,分不清地域。那些建筑物也是现代建筑,但明显是欧式风格。
难道这里是欧洲?
可是慌乱中,桑桑并没有听到英语或其它外国语言,而是桑桑听得懂的汉语。关键是,这里发生了战争。
这里绝不是她的国家,中国。
桑桑方位感不好,但是地理知识学得很好,她没有理由会不知道这样一个地方。
她想去楼上的书房找找,看是否能找到一点有用的信息。但外面炮弹轰鸣,她害怕会再次击中这栋房子,虽然这栋房子看起来比其它房子都要牢靠。
桑桑在外面的大厅里看到一套沙发,她想搬一个过来,现在她准备好好休息一下,因为身体和精神的疲惫让她感觉很累。
沙发看起来很柔软,但也很重。桑桑坐了一下,觉得很舒服。她想把那个稍微长一点的沙发拖过去,因为她不想以后睡觉都蜷缩在一个小沙发上,至少能伸伸腿,躺一躺。虽然17岁的桑桑很瘦,但她已经1米65了,小沙发睡着不舒服。
但是她觉得自己搬不动。于是只好放弃。
活命要紧,舒适什么的都是奢望。
桑桑使出吃奶的劲去推那个单人沙发,差点一个趔趄。原来沙发看起来很重,但实际上很轻巧。应该是用的特殊的材料制成的。于是,桑桑去试了试那个豪华版的长沙发,果然!
桑桑怕夜间冷,于是拿了几张沙发上折叠整齐的干净的毛毯,脚步轻快的推着沙发往厨房去了。
桑桑躺在沙发上。
盖毛毯的时候,桑桑才发现自己穿的是一件长袖衬衫,质量并不是很好,但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桑桑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了。
她听着外面的炮弹声,似乎有些远了。
桑桑想着今天发生的事和未来的生活,本以为会失眠的她很快就睡着了。
外面战火纷飞,而这里,是桑桑暂时温暖的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