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25,7-1-4,离娄章句上1-4》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今天是丁酉年壬寅月癸未日,正月廿九,2017年2月25日星期六。
一.这一节的关键和重点。
1,先说关键。
为什么呢?因为这一节的翻译很简单,而且按照如实翻译的文字作为理解本节意思的依据的话,照例又是南辕北辙离题千里的。
所以,关键的要说在前面。
这个关键点,即圣人"既竭之"与"继之"之间不是先后关系,不是递进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王夫之先生讲解说,不能将这句话做这样的理解,即,圣人已自了当之后,又加上一种方便给予后人。这是讲功力,争份量的胜心思维,不是圣人思维。
规矩和准绳不是靠视力好过离娄和鲁班看出来的;六律也不是靠耳力好过师旷听出来的;不忍人之政也不是靠睿智好过尧舜想出来的。
这些法律,音律,规矩准绳,就是圣人也要用它了,才能平治天下啊。前面孟子讲得够直白了,"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圣人不于眼力求明,不以耳力求聪,那他是怎么弄的呢?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特点即一体思想,通过万物一体思想而展开的思维,具有高度的联系性与关联性。象、数、理、占是中国哲学中关于一体思维的高度概括,我们不是向外求,而是以我心能执象通数,为耳目定法则。所以,规矩也好,六律也好,不是通过眼力和耳力,而是通过"中国心",即,能够感通天下固有的象数,这就是以心治耳目。
不忍之政呢?仍然不是僵死的制度,而是上因天时,下因地利,中因人情。我们中国的圣人不是任心以求天下,而是以天下固然之理作为施政的方法,这就是以天理裁心思。
2,重点就是重点,并不是因为不如关键点而放在次一等来讲,也不等于因为第二步才讲重点就必然地不如关键点重要。一样重要。之所以放在第二次序讲,只是因为,如果没有说清楚第一点,重点就出不来。
重点是:圣人思维用之而不可胜用。圣人把这种思维传给后世,后世的人使用圣人思维,同样不可胜用。道理是同一个道理,效用也是同样的效用,它是不为尧存,不为粲亡的。
二.译文。
圣人竭尽了目力,但劳已尽而功绩未成,就接着用圆规、曲尺、水准器、墨线,来制作方的、圆的、平的、直的东西,这些东西就用不尽了;圣人竭尽了耳力,接着用六律来校正五音,五音就运用无穷了;圣人竭尽了心思,接着又施行仁政,仁德就遍布天下了。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