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搁在书柜里,一直未拆封,几次捧在手中,又放了回去。
畏惧。
知道这是一本描写死亡的书。读过《活着》,深怕再沉浸在那种被苦难与绝望压迫到窒息的感觉中,迟疑着一直未去阅读。
这次出差一周,我终于把它装进了行囊中。那天夜晚,我调整了一下呼吸,翻开了卷页。岂料,一页接着一页,迫不及待地读完了。
主人公,杨飞,四十一岁,孤苦伶仃,因煤气爆炸意外死亡。
死后的七天,杨飞灵魂游荡,目睹了人间正在发生或以前发生的荒诞又超现实的一幕幕。
第一天,殡仪馆候葬厅,令人震撼愤懑。
原来死后的世界一样是等级分明的。普通厅、贵宾厅、豪华厅;国产炉、进口炉;几百几千几十万的骨灰盒;大小规格不同的墓地,更有没有墓地永无安息之地的灵魂……
领导死了先烧,领导进殡仪馆要交通管制,交通管制引发了那么多死交通事故那么多人冤死……
第二天,第三天……
杨飞邂逅了一个个惨死的灵魂,熟悉的,陌生的;自杀死的、车祸死的、强拆死的,卖肾死的、病死的……
同“活着”一样,这里的每一个故事也都令人揪心,生活的苦难,社会的丑陋雨,小人物的无奈,让人绝望。
不同的是,《第七日》,绝望之中又处处彰显着温暖与真情。
养父对杨飞奉献了一生甚至不惜去早死;
伍超为鼠妹的墓地卖肾;
李月珍对杨飞以及那些小婴儿的关爱;
最是那个“死无葬身之地”,颠覆了我的预期,充满爱的温馨,竟是那般美好,那般祥和,那简直就是佛家的西天,亚当的伊甸园吗?在“这个世界”里,饱受生活苦难的人们都得到了慰籍,杨飞也终于找到了他的养父。
悲剧之中有温情,绝望之中有希望。或是余华的善良与悲悯之心,希望着受苦受难的人们最终能有一个温暖的彼岸吧。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祈愿“死无葬身之地”的人们都能到达那片祥和平安之地。
《第七日》,值得一读,推荐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