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是目的还是手段

很多的文章,都是教我们要接纳现有的一切,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甚至不评判。我也深深以为,这是对的。曾经孩子小学毕业,送他去卡内基训练营接受训练,运气很好,还抽中了一个免费学习的名额,最终是父子分别去上课,内容的第一条就是“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实话说,他们俩的性格因此变得更加开朗,这个培训虽然当时价格不菲,还是很值得的。只是七年过去了,这三不,父子俩都没有做到,我当然也做不到,但是神奇的是,我批评抱怨指责的频率没有先生多,原因只是因为通过五年每天持续的静心,内心宁静了许多。通过这个例子发现,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只是一种理想,一种目标,是否批评抱怨指责,取决于我们的习气和修行的进程,因此,不以修行为前提,提出这些要求,都只能是要求,是在没有遇到事的时候能够意识到,碰到事就提不起这样的念,它就落入一种概念。

同样,不评判也是现在非常流行的说法,我们一边说要不评判,一边津津有味地对任何事任何人都进行评判。评判是必然,不评判是偶然。本性使然。

那么批评抱怨指责和评判就没有价值了吗?其实批评抱怨指责和评判,都伴随着情绪,情绪是了解自己内心的万能钥匙,如果不通过情绪来了解自己,自己对自己的心是完全读不懂,所以很多决定也做得莫名其妙。因此,不怕犯错,犯错是指向不犯错的阶梯,就像孩子学习走路,摔跤是必然的,一定要孩子不摔跤,除非不让孩子学走路,就是说,如果想要不批评不指责不抱怨不评价,批评抱怨指责评价就是通往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不评判的阶梯。离开了这个阶梯,永远到达不了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不评判。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学习孩子的勇敢,只有持续的跌跌撞撞,才会有真正会走路的结果,频繁的跌跌撞撞最终才能快速地学会走路,其原理是他在每次的摔倒中靠近了平衡,我们看起来是无意识的,其实对孩子来说,那是他的学习内容,一定是高度专注地反省。同理,我们要想从批评抱怨指责评判走向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不评判,唯有像孩子一样,在批评抱怨指责评判后总结自己为什么会批评抱怨指责评判,看到这些现象背后的心,然后有意识地训练这颗心,假以时日,就能做到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不评判了。因此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不评判一定不是人际关系相处的方法,而是我们修行的目标,当这个目标达到的时候,人际关系自然会好,而人际关系好的原因不是我们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不评判,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宁静柔和,是因为我们的如如不动。

批评抱怨指责评判都是情绪的载体,情绪的意义在于真实,我们平时或多或少都带着理性带着心的加工处理人和事,唯有情绪的时候是我们潜意识的表现是心最真实的一面,所以,情绪是我们唯一可以依靠来了解自己的途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