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4

作用三    家庭财富的保障与家庭财务安全(二)

四、富人运用保险化解风险案例。

有些富人在买保险时,总是计算着利息多高,分红多高,能比其他投资多出百分之几的利息。利息很好算,风险难测算,风险带来的损失比较大,所以一定要做好家庭财务的风险管理,保险是家庭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

化解风险案例一:寿险不受破产债务追偿,破产后意外飞来20万。

百度百科有专门一个词条是浙C88888。

百度百科是这样来解释的:俗话说好马配好鞍,豪车配好车牌也符合情理。但是一张88888车牌安到面包车上,不少网友就看不明白怎么回事了。据悉这辆88888车牌面包车曾一个月被查5回,交警都认为这是套牌车。时间长了,温州人都知道这88888车牌的坎坷身世。近日,浙C88888车牌在网上又火了。不少网友表示看不下去了,太糟蹋车牌号码了。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2006年在浙江温州的一次拍卖会上,温州一位做鞋革生意的张老板以 167万元的天价拿下了吉祥车牌浙C88888。但好景不长,2008年,张老板欠下112万余元货款无力偿债,豪车卖的卖抵债的抵债,因实在舍不得放弃这车牌,后来过户到了一辆不到5万元的长安七座面包车上,觉得总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2008年9月22日《武汉晨报》报道这样一则新闻——《寿险不受破产债务追偿,破产后意外飞来20万》。

36岁的私营企业主张先生因公司破产,从一个千万富翁眨眼间变得一穷二白,在贫困潦倒之际,一笔高额的寿险赔付金让他和家人的生活免于困顿。“要不是若干年前的一念之间买了这份保险,今天我们全家都要流落街头。”张先生对记者说。

张先生拥有一家中型的制造企业,今年6月份因为亏损,资不抵债,向法院申请破产。公司、车子、房子和银行存款全部被法院封存。

正当全家人陷入绝望之际,妻子想起来7年前她为张先生购买的人寿保险。根据《合同法》规定,人寿保险不属于债务的追偿范围。这份人寿保险的年金高达20万,每年20万元足以让张先生全家生存无忧。张先生庆幸不已。

某人寿湖北分公司彭英经理建议:私营企业主手里有钱时不妨买几分高额的人身保险,这样不仅在遭遇意外时有高额保障,而且万一企业破产,这份保险金就成了救命钱。

【点评】商场如战场,战场上的常胜将军是凤毛麟角,商场也是如此。战场上武圣人关羽都能大意失荆州。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武艺高超,本事超强,菩萨还要给他准备三根救命毫毛,三根救命毫毛这个事告诉我们:有能耐时要留条后路。一个富人的金钱多如猴毛,但是有没有备下三根救命的?孙悟空有三根救命毫毛,狡兔还有三窟,何况人呢?

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5年,中大企业平均寿命8~10年,绝大多数的企业存活不超过20年,家族企业的衰落会带来家庭收入的减少,有没有留有后路?有没有留有救命的钱?香港巨富李嘉诚说:“别人都说我很富有,拥有很多财富。其实真正属于我个人的财富是给自己和亲人买了足够的保险。”有些人不解,为什么像李嘉诚这样的有钱人也要买保险呢?难道他的财富还不足以抵御风险?一个人有智慧可以看到未来三五年,但未必能看到未来三五十年。所以保险是一种长远安排。

化解风险案例二:后代不接手企业,买保险保障儿女。

从事卫浴生意的郑先生事业有成,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不过让郑先生头疼的是,唯一的儿子对家族生意毫无兴趣。留学国外的儿子只想搞艺术,且无意回国花钱如流水,这成为郑先生最大的心病。

尽管父子俩多有争执,但郑先生私下却让太太为儿子买下了高额保险。这份大单年缴费逾300万元,缴费期10年,但却能给他的儿子提供至80岁的保障。郑先生说:“几年后,保险公司就开始每年给付保险金,一直到80岁。我这样安排,既不需要担心儿子把钱一次性挥霍掉,又能保证他一生有高品质的生活。”

【点评】做企业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子是刘备,儿子是阿斗。这就是风险,这也成为一些富人头疼的问题。企业经营目的有重要一项是为了利润。买保险等于开办了省心省时长期赚钱的企业,做了这项“投资”就相当于又开办了一个新企业,这个企业不用土地,不用厂房,不用设备,也不用招工,不用交税,也不用自己经营,但是能把资金扩大几倍以上。这个新办的“企业”(保单)的“总经理”(被保险人)是孩子,几十年后,孩子就成为拥有一笔金融资产的“企业家”。

化解风险案例三:强制储蓄买保单,遏制挥霍控烧钱。

王太太与老公一直经营一家企业,事业比较红火,但是让王太太一直头疼的是,老公花钱大手大脚,赚的多花的也多,实在太过“烧钱”。再加上生性大方的王先生,年年都有大笔“人情”开支。

几番唇枪舌战下来,王太太自感无法改变老公的性情,于是干脆暗度陈仓,求助于保险。他拿着保险公司做出的保险计划,向老公要求购买儿子的“成长基金”。一份年缴保费60万元,缴费10年的少儿险保险让王先生“出血”不少,却让王太太吃下定心丸。“男人嫌钱太多总想花掉”。王太太总结道:“有段古话说得好,‘长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在无时想有时。丰年要当旱年过,遇到灾年不挨饿’。由兴转败,由富翁变成负翁的案例真是太多了。老公现在是生意兴隆的时期,已经养成了挥霍的毛病,他听不进去这个理儿,如果我不考虑长久一些,一旦生意萧条的时候,将来我的家庭经济会出现麻烦。所以我要做好家庭财务规划,通过保险强制储蓄功能,把钱强制储备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点评】挥霍,存不住钱就是一个大风险。在李小龙之前红遍亚洲电影界的武侠明星王羽曾说:“年轻时赚来的钱,未必是真赚;年老是存到的钱,才是属于自己的。”钱多了,就像一批脱缰的野马,四处乱跑,保险就是给这匹野马套上缰绳。

化解风险案例四:身后事提前安排,遗产税收少损失。

来看关于台湾两个人物的新闻报道。

第1则新闻来自台湾的《苹果日报》: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身故后留下600多亿元(新台币,下同)遗产,估算约需缴纳119亿元遗产税,创下台湾最高遗产税记录。王永庆委托律师粘毅群一日证实,上周已收到税务部门7月下旬寄出的税单,最后的缴费期限是8月10日,总金额是119亿元。据悉,王家12名继承人均已谈妥各自筹措缴税款项,会依规定全数缴纳。

第二则新闻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台湾首富蔡万霖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留下了46亿美元的遗产。台湾媒体估算,按台湾遗产法律,若蔡万霖生前不做任何财产安排,上述资产需要缴纳高达23亿美元的遗产税。

可是,其家族最终抵交了5亿新台币遗产税。台湾国泰人寿是蔡万霖旗下企业,台湾媒体估计,以寿险、信托业务起家的蔡或购买了数10亿新台币的巨额寿险保单,这些大额保单被放置在家族信托中,是蔡万霖将资产逐渐转移出自己名下的方式之一,最终起到节税及保护资产的目的。

在中国台湾及美国等地,高昂的遗产税让不少未做财产安排的富商去世后,其家族需要纳上一笔重税。以台湾为例,蔡万霖去世时,台湾对遗产税的规定为:遗产净额在60万新台币以下者征2%遗产税,60万——150万间征收4%,最高为超过1亿新台币征收50%。

利用大额寿险保单来进行财富传承和合法避税的方法有很多种,可直接向保险公司购买保单,将受益人转为后代;或通过信托持有保单,亦可以让信托成为保单的受益人。

遗产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死者留下的遗产征税,国外称为“死亡税”。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遗产税。

遗产税在中国——存在60多年,未开征的遗产税。

1950年,《全国税收实施要则》就将遗产税作为拟开征的税种之一,但并未落实。在此之后,我国多次提及遗产税的问题,但一直没能真正落实。

1994年,我国进行税制改革,遗产税再次被列入方案,不过依然没能开征。

1996年全国人大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逐步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调节过高税收,完善个人所得税,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

2004年,《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没有通过。

从2012年至今,有关遗产税的讨论越来越多。2012年11月底,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思平在第十届中国改革论坛上发言,透露深圳市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十大改革思路,其最后一条就是调节高收入,“如果国家要搞试点,深圳可以试点遗产税”。三个月之后,国务院批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问题。”

2013年3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发布报告,称中国已基本具备征收遗产税的条件,并建议将500万元作为遗产税起征点。

保险与遗产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税草案》第5条    下列各项不计入应征税遗产总额:

遗赠人、受赠人或继承人捐赠给各级政府、教育、民政和福利、公益事业的遗产;

经继承人向税务机关登记、继承保存的遗产中各类文物及有关文化、历史、美术方面的图书资料、物品,但继承人将此类文件、图书资料、物品转让时,仍需自动申请补税;

被继承人自己创作、发明或参与创作、发明并归本人所有的著作权、专利权、专有技术;

被继承人投保人寿保险所取得的保险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或与外国政府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征的遗产税;

国务院规定不计入应征税遗产总额的其他遗产。

遗产税“风声乍起”,大额保单频现“江湖”,一些富人“盯上”保险购买大额保单的新闻越来越多。2013年6月15日《21世纪经济报道》就报道一篇名为《北京企业主花2亿买人寿保险或为规避遗产税》的新闻:

征收遗产税“狼来了”的呼声时在耳际——年初,国务院同意并转发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意见中载明“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这让许多高净值人士如坐针毡。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遗产税规避案例,是2004年中国台湾首富蔡万霖去世,留下超46亿美元的巨额遗产,继承人本应缴纳数百亿新台币遗产税,但由于蔡曾购买价值数10亿新台币的人寿保险不计入应征税遗产总额,大幅降低了缴税数额。

最近北京一位私营企业主投保2亿元保额的寿险保单,这在内地个人终身寿险保单记录中并不多见。

这张天价保单年交保费1450万,交费期10年。除身故时可领2亿保险金外,每年有一定比例的现金分红。

“我们分析这一类型的高端客户主要有三项需求,一是需要保证资产的长期安全和传承,二是虽不追求高风险高收益但要获得资产保值,最后是对自身及家人的意外或疾病有保障。”保险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说,该款寿险产品正好能覆盖这些需求。

受隐私条款约束,该保险公司拒绝透露这位企业主购买该产品的意图和指定保单受益人。

如果这笔1.45亿保费以现金形式留作遗产,那么根据2004年公开的一份中国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中“超出1000万部分按50%税率计算”等相关条款测算,在不考虑免征额和管理费的情况下,该笔款应征税遗产净额超过7000万。

积沙成塔

与您共担风险

与您共享太平

我销售的不仅仅是一纸保单

我销售的是未来的规划方案

做一个靠谱、有温度的保险代理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