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早已过去,它所蕴含的精神依然青青,在革命时代,在建设时代,它青翠不改,在如今的年代,再读《井岗翠竹》依然为之动容。
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的竹子头一名。
为什么它是头一名?
论范围,它一眼望不到头,重重叠叠。
论气度,它修直挺拔,亭亭玉立,像岗哨,像骑兵,有着不凡的风采。
论颜色,它密密麻麻中显得郁郁苍苍。
论作用,它做过帐篷供士兵休息,它做过梭镖是尖锐的武器,它做过硝盐灌给红军送来竹筒饭的清香,它做过吹火筒带来温暖和光明,它还做过扁担,坚韧而结实,担起了粮食,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
血雨腥风,半个多世纪的岁月过去了,井岗的翠竹曾枯黄过、折断过、砍伐过,但青青翠竹,不改其色,依然绿意盎然、青翠如斯。
革命时期的宝,潜藏在大山深处,建设时期也要冲在前面发挥光和热,于是二千好儿女开发万宝山,为了竹滑道一泻汪洋,他们翻悬崖绝壁,踏幽谷荒滩,顶漫天风雪,砍三十万毛竹,流几多汗水,修高高竹桥,送百万毛竹一路欢歌飞下山,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征途。
翠竹青青,不变的是一心为国为民之心,不变的是千锤百炼不改其色,一路跋涉不改其向上的本色,井冈山的竹子,井冈山的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永远给我们力量的井冈山精神,永远让我们心怀热望的井岗翠竹。重读,精神为之一振,那些激情燃烧的年月,那些永远心有热望永不屈服的人呀,是我们一辈子读不完的精神财富。
《井岗翠竹》之美,美在主题,美在语言,美在结构,美在精神,在记忆深处,让我们重新采一枝翠竹,品其香、看其节、观其貌,重新回到那个令人难忘的岁月中锻造钢筋铁骨昂扬精神。
今天,当我们被社会快节奏裹挟着奔跑无奈的时候,当我们遇到困难就气馁放弃的时候,当我们躺平无所事事的时候,让我们再次我们重温经典,寻找持续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