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泥于外表,符合人类的轻食包容性应该更强

一直吃沙拉也不行啊,胃受不了!

谢谢我不爱吃草!

味道不好,太寡淡了,吃了一次,已经拔草了!

轻食在大家的脑海里已经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印象了,但不得不说,其实大家都误解它了,由于轻食入境时间较短,但也不应该只是单一的食物和特定的刻板印象,这是偏见。

轻食一词来自于法国的早午餐,介于早饭与午饭之间,特点是轻便,快速,因此在餐馆中常被翻译为“Snack”。

“Snack”英译过来不就是零食的意思么,这不,到了欧美国家,奶油含量骤减,糖霜含量骤减的糕点、没有这么多黄油芝士脂肪的汉堡就这么轻易地成为轻食了。

看来,欧美人对自己还是蛮包容的嘛,即便食物依然还是热量极高的汉堡,蛋糕,但轻食的概念植入其中,似乎垃圾食品也没那么垃圾了。对比国内,清一色的沙拉可就严谨多了。

为什么轻食到了中国就和沙拉沾边了呢?

首先,凭口感讲,以蔬菜,水果为主的是主食,口感是清爽的;其次进入人体之后会转化为纤维素,热量极低;最后,欧美国家的超模都在吃,其实并不全面,因为这种生冷食物出镜率颇高的地方大概就是维密超模减脂餐和卡戴珊家族的Drama综艺了。

客观来讲,国内部分人对轻食的解读是有失偏颇的,“轻食”一词,虽然是舶来品,但是其背后的饮食理念才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轻食的轻不仅仅是指食材分量,更是食材烹饪方式简约,保留食材的本来营养和味道。让食用者的营养摄取无负担,无压力,更健康,同时引申出一种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轻食能让国人接受,食物的选择上应该更具包容性,不局限于沙拉,脂肪含量低的肉,蛋白含量高的谷物都是不错的选择;

餐饮形态应该更具包容性,比如国人爱吃的面食,馒头,米饭,还有随时都想来一口的零食都应该囊括,但是这些都是碳水啊,怎么办呢?加入杂粮,使其转化为优质碳水;

烹饪方式上应该更具包容性,比如国人喜欢的炒,煸,煎等,用0脂油,低钠盐,0卡糖,保留美味,也兼顾营养。

最后,生活方式上,运动与轻食相辅相成,才会相得益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