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白起坑杀了 40 万的赵国祥族,这要换到一般国家,看到这累累白骨都得吓尿了。当时白起为了增加赵国人的恐惧心理,坑杀了 40 万赵赵仁之后,又特意放回了 240 个赵国的童子军,让他们回国去散布这个恐怖的消息,打击你赵国跟赵王的心理承受能力。
结果赵国人痛定思痛,很快就开始组织人员进行抵抗,紧接着在邯郸城下就大败秦军,信陵军窃符救赵,魏国的十万援军杀到,楚国的春申军也带兵前来支援赵国。当魏楚两国援军赶到时,看到赵国的李谈率领三千死士追着二 20 万秦军去战斗,击退了秦军 30 里地,赵国的 3000 死士,包括李坛在内几乎全部战死。
赵国打仗的这个气势,谁看着不害怕?赵国完全是靠着永根刚在战国后期争雄的赵武灵王胡骑射改革的,也是军事。赵国是一个典型的与金势立国的国家,赵国全国上下几乎是全民皆兵,全民上武。长平之战几年后,秦国再次卷土重来,又干掉了赵国好几万人。按说这个时候赵国应该已经彻底垮掉了。结果赵国随后又反败为胜,大败秦军,燕国趁机又想捞点好处,清国几十万大军攻入赵靖,赵国是两面受敌,慌忙集结军队,最后居然赵国反攻到了燕国的都城,吓得燕王赶紧割地求和。所以你说秦国面对这样的军民,他不得好好想想。
而且长平之战秦国的损失也是非常大的,秦国可以说是惨。圣司马迁的史记中并没有对秦军的损失进行具体的记载,但是民国时期的史学家李思敏先生是计算过的,根据他的推断,秦国在长平之战中伤亡人数的总和应该是 25 万左右。你说仗打了三年,粮食消耗的更是天文数字。所以说秦国这个时候就算打下了赵国,恐怕也是给他人做了嫁衣。刚打完长平之战的白起,他是想乘胜追击干掉赵国的,但是秦昭襄王却下令让白起撤军。撤兵,这个主意是范雎给秦昭襄王说的。
文光跟武将历来考虑事情的角度它就不一样,我们秦国出动 60 万大军牢使远征,跟赵国两败俱伤,赵国这块硬骨头又这么难啃,再打下去,魏楚这些国家没准就坐收渔翁之利了。所以范雎在赵国的使者游说之下,就建议秦昭襄王见好就收,而且赵韩二国也愿意割让城池作为停战的条件,这也是为什么白起不乘胜追危机的原因,因为他接到了命令。不过后来赵国又反悔不给秦国割让城池了,还继续跟秦国叫板,秦国又发大军征讨了赵国,这才有上面说的邯郸之战。
秦国在邯郸城下被赵国杀得大败,也让我们见识到了赵国三秦死侍出城迎战几十万大军的壮举,只不过最后是可惜了名将白起。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跟白起闹起了别扭,白起死活不肯领兵去战赵国,结果秦军被赵国杀得大败,最后秦昭襄王赐白起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