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无法逾越父母思维的墙

       前几日,好友赠送张旎老师儿童早教课程,听后大有启发,向各位宝爸宝妈分享心得。

       首先,对张旎老师做简单介绍。张旎老师原是新东方一名教师,2005年辞职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心理学,研究幼儿教育,获得硕士学位,2010前后在北京创办中国第一家儿童探索博物馆,致力于儿童早教问题研究。

       观点一:“起跑线的位置比起跑时的速度重要一百倍”。所有的早教机构在进行推广宣传时,都会告诉家长们一句极具煽动性的宣传语“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张旎老师认为,孩子起跑时的加速度并不重要,或者说早期培养孩子的技能从长远发展角度看无足轻重。“起跑线”的位置比起跑时加速度重要的多,而决定孩子“起跑线”位置的就是家长自己的思维模式!例如,未来的世界是开放,充满变化,孩子需要和全球的同龄人竞争合作,如果我们还抱守残缺,不改变我们自身保守封闭的思维模式,甚至用30年前的思维模式影响教育孩子,那么孩子的“起跑线”就是30年前。

图片发自简书App

       观点二:“学习是不断重塑大脑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中国教育是应试教育,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学习知识—死记硬背—寻找正确答案—应对考试,完全没有理解学习的真正目的是改变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拿最近很火热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举例,我从小背诵过许多唐诗宋词,但是我很少充分理解诗词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作时周围环境、诗词本身体现出作者的胸怀情谊等等。只是记住了知识,而没有丝毫改变自己语言表达的思维方式,时至今日语言表达能力依然很差,包括本篇分享仍然不能够通过文字顺畅、准确、优美呈现给大家。我自己错了,不能让下一代继续错下去,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应该注重的思维方式的改变,技能的快速提升是正确思维方式思考的结果,而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观点三:“玩是最高形势的研究—爱因斯坦”。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于孩子的探索,要充分的鼓励,并且做出力所能及的有益的引导。孩子用手、眼甚至嘴巴探索一件新鲜的事情,从宝宝的角度来看,就像是一场科学试验。宝宝观察一个新鲜的事物,先根据自己以往经验做出假设,然后用手摸,嘴巴尝的方式进行实际实验,然后得到理论,符合或者不符合假设,也许宝宝还会通过微笑或者大哭向我们报告他们的验证结果。多么有趣的过程,宝宝多经过几次这样探索,也许就会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思考体系。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以上就是张旎老师在第一节课中的部分观点和主张,2月9号张旎老师第二节课会深入讨论“如何破除父母自己的思维局限”。本人会持续关注,并和大家一起分享课程内容。最后欢迎大家添加我的个人微信qikang416,我们一起讨论如何更好的陪伴孩子的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寒门再难出贵子作者:永乐大帝二世 现在越来越看清楚“性格决定命运”,性格这东西是熔透与骨髓的,性格的养成和学校教育...
    王立超阅读 1,859评论 1 17
  • 在越来越看清楚“性格决定命运”,性格这东西是熔透与骨髓的,性格的养成和学校教育没有多大关系,大多决定与家庭背景,和...
    赣B七七阅读 1,382评论 0 3
  • 本文是一位银行的HR写的,他工作了10年,接待了一群到银行实习的实习生,然后观察他们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像小说,但...
    赣B七七阅读 13,413评论 6 38
  • 寒门再难出贵子作者:永乐大帝二世 现在越来越看清楚“性格决定命运”,性格这东西是熔透与骨髓的,性格的养成和学校教育...
    王立超阅读 1,961评论 3 20
  • 《祖鲁法则》 竞争优势:顶尖的商标名称、专利或版权、在某一行业的支配地位、合法的垄断和拥有在某一利基市场确立的地位...
    坚持自己最初的梦阅读 10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