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老师走进办公室,随口说了一句话:“刚上三节课就这么冻慌。”

我也随口一接,“动一动,就不慌了。”

这个“慌”突然引发了我的联想。我发现我们的方言中有好多带有“慌”字的组合。比如“疼慌”“累慌”“饥慌”“困慌”,等等。这里面的“慌”字要读轻声。从构词的科学性来说,本来这个“慌”只是个后缀,没有太明显的意义。但假如我们理解为它的实际意义也颇有意思。

“冻慌”,人在寒冷受冻的情况下,的确是会发慌,的确是很难镇定的。“疼慌”,身体上遭受了疼痛,自然也会发慌,慌得会喊叫,会咒骂,会捶胸顿足,简直要慌得不知所措了。同样的道理,人在劳累、饥饿、困倦等等消极状态下都很难心平气和,都难免要心慌意乱。

由此可知,我们的方言表现力之强,意味之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