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弟国华(一)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

曾国藩对四个弟弟的前途真是用心良苦,他有个总排行第六的弟弟,叫曾国华,虽是亲弟弟,但过给自己的叔叔当儿子。曾国华的文笔相当出色,在曾国藩的心里定位成“天分极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才华和性格不是一回事,曾国华文学天分好,性格是感性,意志力差,缺乏耐性。用现在的心理学讲和他幼年成长的原生家庭有关系。所以造成了曾国华抱怨的性格,小时候一些委曲得不到安慰和排解,会慢慢有自己的发泄方式,曾国华可能是小时候就被大家定义成有才华,但怎么考都不中,这让曾国华的虚荣心受挫,成天抱怨自己命运多舛。

曾国藩对自己几个弟弟都非常严格,说话直接了当,告诉曾国华读书不是为了功名,而是为了进修。但曾国华明确提出,家里的私塾教学不行,非要出去读书。没办法曾国藩和父亲沟通以后安排曾国华去了省城,并指定了学习的老师。

然而本性难易的曾国华在省城读了两年之后,依然是怨天尤人。曾国藩批评他说,自己考不上,还嫉妒别人,骂试卷骂考官等等。结果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果然没一个考中的(都参加了考试),同年九月,曾国藩让曾国华和曾国潢一起进京“广耳目,豁心胸”,还特意花钱安排了国华报国子监监生,想越过秀才一级参加举人考试资格。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次依然名落孙山,曾国华又开始大发牢骚。事实证明,这样的心态是不会带来好运的。

虽然曾国藩鼓励他要继续再考,但这次的挫折让曾国华一蹶不振,心气衰落,曾国藩怎么劝说,也是自暴自弃了。

曾国藩要求曾国华回老家,但曾国华不同意,又不能帮曾国藩照料家事,曾国藩找关系给他安排了一个私塾的事做,但没成想不出半年,就被“终止合同”,又回到了曾国藩家里。成天有手好闲,最后曾家编了一个曾国潢病重的消息,上下口径一致,把曾国华骗回了湖北老家。

没有目标,没有恒心,没有必胜的信念,不在自身找原因,都是外界的错,这样的人怎么能成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