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读经运动之现状
儿童读经运动是由台湾学者王财贵先生在1994年首先倡导起来的,并推广于海内外的华人世界。王财贵主张,举凡经、史、子、集,只要有价值,皆可选为读经之教材,以此对儿童开发潜能、培养品格。这一民间教育活动赢得社会各界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推动,并逐渐发展壮大,演化成引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此运动深表赞誉并予以推动。其后,教育学者郭齐家先生积极响应,成为儿童读经运动的积极鼓动者。
读经运动自开展以来,响应者颇多,但反对的呼声也一直未断。如以刘晓东教授为代表的反对派认为儿童不可读经,理由主要是:儿童年龄太小,读经违背他们好动的天性;对儿童不宜采用强迫方式大量灌输晦涩难懂的知识。
更多的人对读经持理性态度,能认识到读经的合理性,也对读经的具体操作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主张。沈立在《对当前儿童读经运动的反思》中有很多建设性看法,他认为四书五经只是传统基础教育内容之一,读经也只是众多学习方法中的一种,不会影响其他方法发挥作用;同时,他还认为读经在当代社会虽有一定价值与效果,但问题也较多。他对儿童所读经典的内容、方法与经典的选择均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基于以上不同观点,本文旨在从脑科学角度出发,对读经在儿童大脑潜能开发方面所起的作用加以阐述。
图片
二、儿童读经开发右脑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右脑是“直觉、音乐、图像、艺术”之脑,左脑则是“逻辑、语言、分析”之脑。人们通常只使用被称作“语言脑”的左脑,而被称作“图像脑”的右脑几乎得不到使用。左脑和右脑有着完全不同的机能,右脑能力是左脑能力的100万倍,人类右脑蕴藏着无限潜能,有无法想象的强大功能。
天才都是会运用右脑的人。有名的大学问家、发明家小时候往往是乡邻口中的神童,他们通常都能过目不忘。正是因为小时候无意识中开发了超凡的右脑记忆,这些“神童”才能成为有卓越成就的人。他们不需要在记忆上花费大把精力,才有更多时间利用储存的大量记忆进行发明创造和开拓性活动。
儿童右脑智力开发有三个重要时间段:0-3岁;4-6岁;7-10岁。不同年龄的孩子由于大脑神经中枢发育程度不同,左右脑使用的程度不同,开发右脑的训练方案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儿童阶段是开发右脑智力资源的最佳时期,特别是在6岁以前。
据了解,右脑教育是21世纪幼儿教育领域的前沿课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与科学家的关注。右脑教育在日本、美国、东南亚以及韩国等地,都有着广泛影响。中国的右脑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地区的几万个家庭与幼儿教育机构已经关注或开设右脑教育课程。
我国传统教育中就有一种很好的右脑教育方法:读经教育。即在孩子会说话之前由家长读或通过媒介播放给孩子听;孩子会说话时开始读经。日本的右脑教育专家七田真指出:“胎儿期以及0岁至3岁之间是右脑阶段,3岁至6岁则是从右脑向左脑转移的时候,而6岁以后便和成人一样以左脑活动为主了。所以在0岁到6岁之间,比较容易发挥右脑的机能,在这一时期进行训练,整个右脑系统能得到开发,使孩子获得终身受益的右脑记忆能力。”读经开发右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