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写道:“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文艺一点来讲,大约是说生活不尽是柴米油盐成与败,更有诗酒花茶喜和乐。譬若山中樵夫,不用尽怀刀斧之意,也该荒废些寸厘光阴给那些山花红艳。
前些时日,“矮大紧”搭档许巍为我们端上了一碗滚烫的鸡汤,糅杂着行人熙攘、车流涌动以及“我的爱都是为你准备的,我的情都是被你陶醉的”的口水之音,time time again地穿越我们的耳膜,寂静却又稳准狠地震碎一地顽固的耳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自此,你我耳听明亮,除了争吵挨骂、打嗝放屁以及“没有伞的孩子更须努力奔跑”的自我砥砺,也听见了远处林田里的鸟鸣,听见了瀑布激流淌成婉转小溪,听见了天空怀拥云朵时一脸贱相的震颤。
诚然,我们经受生命科学严苛的拣选,在一场惊喜与惊险并存的steeplechase中,踩着数以亿计的兄弟姐妹的尸体前进前进再前进,流汗、流血,并在站上N0.1领奖台的最后一刻被断去尾巴,似乎一切都注定了,既为生命,就少不了一番艰苦卓绝又可歌可泣的跋涉与折腾。可是,你我对生活最大的误解,便是“必须面对现实,必须在‘正确’的路上隐忍以行”,仿佛不断一腕便难称壮士,不饮鸩苦便难做英雄。春眠不觉晓,庸人偏自扰;匆忙人生路,花落知多少?
于你我,从小学起就一直在脑袋里重复播放以及常常被老师、同学雄赳赳气昂昂地写进毕业纪念册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及“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等语句,绝对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于你我,李白诗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七喜广告之“爽,你的理由足够了”以及严格意义上来讲“矮大紧”母亲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无可厚非裹挟着浓淡相宜的情怀。
不可否认,现下,当一瓶矿泉水都能扯出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与瑞典公主克丽丝汀的一段忘年恋,“情怀”这个词就难免不被同“陈词滥调”等量齐观。然而,情怀的本质是时间的积淀,是阅历的浓缩,是感情与胸怀刚刚好的融合。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对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进行哲学阐发,留下了一句著名的“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情怀如诗意,是美好的更高层次的东西,其光芒照耀人心,仿若树旁花朵正锦绣。大多数时候,生活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一地鸡毛;只有真正经历过苟且的生活,才能体会诗和远方真正的价值。
前些年,河南省实验中学女教师顾少强的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给你我当中那些怕苦怕累受不了热也挨不了饿的人多了一些坚定和勇气,也让多少如你我还得继续苟且的加班狗一边发着朋友圈要辞职要旅行,一边又含泪买回一个地球仪摆上凌乱而拥挤的办公桌;又让多少boss没有一丝丝顾虑也让你我没有一丝丝防备地说“世界那么大,我想让你去看看”。
“苟且”的生活难免重复,或单调枯燥,或充满压力。“诗和远方”纵然美妙诱人,但要想落地,仍不免回归日常,柴米油盐。在这里引用“矮大紧”母亲的一句话:“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我想说的是,可以不用走很远,也可以不用硬生生地假装文艺去读诗。无论是眼前的苟且、诗或者远方,其实都在衣食住行构建的日常里,走不远那就感受近处,所谓吾心安处是故乡;不读诗那就花些心思,把苟且的生活过成诗:在熙攘的人潮中凹造型玩自拍、在拥挤的地铁上或坐或立酝酿锦绣文章、去往青翠的山上听风说话看云跳舞即使来场大雨也毫不介怀、在伤心失意的第二个黎明无论是中文英文日文德文还是梵文都温情满满地再喊一次加油、在加完班的深夜饕餮一份麻小外加一盘孜然炒细面临走时再灌一杯小店里的招待茶……。
谁知否?山穷水尽处更有几片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