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概在千禧年左右,我国逐渐的被国外企业看好,并逐步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给了很大的指引和优惠的政策,加之人力成本较低,国内各处的开发区(工业区)等集中式工厂建立起来,缓解的工作与人口的供应关系,也提高了各地的就业问题,逐步提高人员的素质。带给了我们各种机遇也给了我们不同的挑战!
“Made In China”这个词汇大家都不陌生,而且他已经走进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随着政策的倾斜和人口红利的显现,中国人力成本的逐步降低,使得各地的厂房、基地飞速发展。解决了人民就业的难题,提高了人员的责任感,意识感,促进了国家税收和在国际间的关系。
在几年前,中国制造已经是闻名于世,也正是企业风光的时候,中国人富了,我们手里有钱了,开始购物,卡拉OK,国外游等等;这些都是物质上的改变,可是精神上呢?说实话,好像变化不大。有多少人用赚来的钱去买书看了?有多少人用赚来的钱去培养兴趣爱好,增加就业粘度?有多少人用赚来的钱去提升自我呢?不能说没有,很少。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都没有短期的效益,短期内看不到任何红利的回归,所以少有企业利用这样的机会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从2015年开始,我逐渐的听到南方以深圳为主的关闭工厂,降低成本。接下来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关闭工厂的消息,又有多少职工么有工作而要急速找工作。有人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要从中国撤出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人力成本的上涨,政府扶植政策的结束,从公司与你用的角度而言,没有利润可言,谁还会在投资呢?随着“世界工厂”称号的转移。印度已经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这种情况下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呢?
首先了解我们所处的地位,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各种费用的上涨,成本的增加,我们已经不再占有优势,我们应该付下身子去倾听来自外部的需求,并且去满足或尽力去满足;其次,调整人民素质和文化程度,通过实战逐步的培养和保留一批有能力、有想法、有主见的中高级领导者;改进企业文化,做到位(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第三,我们要有壮士断臂的决心和意志,去腐生新。
那么对于成本的降低,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提高生产效率,研究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去改进工作动作,从熟练度改进到流水线,重新安排操作方式,等等。培养和寻找管理能力强的人,善于工艺改进的人,做事一丝不苟的人,诚实守信的人。
当然这些也许并不能改变这些国外企业离开中国的命运,但最起码我们用这个机会培养我们自己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学习更多的设备、管理方法、运作原理等等,这些也是为了我们国家能够储备更多更好的人才。我们需要摆脱附加值低的产业,而是走向高智力、高附加值得产品,这也将帮助我们重回全球商业中的一席之地!
Made In China即将远去,我们感谢这种轮回,是她帮助我们逐步解放思想,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与世界接轨;现在我们已经成熟,也是该离开这种低端产业的时候;新的机遇已经再次来临,而这次的机遇不是迎接,而是送走,将他送给正需要的孩童时代,而我们应该去寻找属于我们的少年时代!
Made In China,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