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在谈个人品牌的意义,要树立个人的形象,朋友圈要发正能量,跑马拉松、听课、读书、培训、转发观点、发表评论....,塑造“专家形象”、“学习型学者”、“健康阳光”....,因为社交网络形态中的社交理论、告诉要了解你这个人,从过往的线下接触已经变成了看你朋友圈了,这是有可能带来职场人脉的,带来未来有可能变现的知识财富的。
而个人品牌的定义更加模糊,好像就如同企业品牌一样,重点是在于经营,目的是塑造一种“品类个性”,这样,现在或潜在的“客户”才会关注你,在心中锚定一个“形象”,以后要做什么事的时候,才会第一个想到你。而这些无疑在强调知识经济、即插即用、个人管理的今天,带来更多的联结和可能。所以,大众心理中个人品牌的“品牌”观念,看似内涵与企业品牌一致,都是一种有目的的经营行为,通过建立一种易于识别的符号,强化传播的效率,固化受众的忠诚,降低受众的选择成本,降低主体的传播成本,从而达到更高效联结和交易的目的。
看似与企业品牌的“品牌”观念没什么不同,但实际认真思考下企业品牌,会发现这是没有真正理解内涵。
首先,先谈“品牌”符号化的内涵。
- 品牌的建立是符号化标签,是有目的的经营行为都没错。但你会发现,哪怕经过你精心包装过,也不是你觉得你是什么,别人会同样觉得你是什么。有时候会出现,你认为的符号化的标签要嘛别人不care,要嘛别人认为你是另一种符号
- 企业品牌。宝马现今的品牌slogan还是“The Ultimate Driving machine.(终极驾驶机器)”,意思也是强调汽车驾驶的操控感,按理是给那些喜欢驾驶感的受众符号,但是会发现现在买宝马的人居然带一个大粗金链子,开车也并非是驾驶控,仅仅是因为有面子。这个例子是讲,企业品牌很难通过强调物理性能上作为单点突破,一定是因为你足够“丰富”让受众自行联想的画面感,符号建立的是“精神内涵”,从而联结“人性”。再看这个例子,你会发现,宝马也打“外观牌”,强调工业设计的现代感、也打“科技牌”、“舒适牌”...,而买你车的客户,自己可能已经拎不清到底是什么让它选择了你,但是隐约会感性认知到,你很酷、你很潮流,你追求科技紧贴时代(什么都有,但自己也说不清到底是哪点最重要,人的决策很难是个理性分析重要排序的问题,一定是个综合考虑,感性决定就是你。),我买你会让周边人听过你广告中的舒适也好、科技也好、美学设计也好,也认可我的品味。这时候,你会发现,你认为的操控感受众根本不care,你认为你是追求极致体验的匠心打造者,受众却仅仅是因为“你足够好看,而且朋友也是这样认为”来彰显我的审美品位。
- 个人品牌也一样。不会因为你谈你是“学习型”、“专家型”、“努力工作型”、“健康阳光型”就是做了个人品牌的建立,看朋友圈的人顶多关心你做了什么,而并非代表他们也认同你自认为的符号,“你真是专家....”。所谓带来工作机会也是扯谈,你会发现对于那些不了解你而你又想争取的潜在资源来说,无非是“哟,你是做这个的呀,有个电梯你需要了解下吗,我给你发个报价”。而真正了解你的人,也不是因为你天天在朋友圈发你在干嘛,就强化了他心目中的你,他认可你反而可能是本来就与你共事过才了解你,所以,你的个人品牌根本没起作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我在乎的是你是“有趣还是无趣”、是“逗比还是严肃”、“是冲劲十足还是暮气成成”,这些才是个人品牌的内涵,才是符合受众与你自己发生想象和关联的“人性”。而现在最害人的大谈如何在社交平台上打造和维护“个人品牌”,其实你还并非想伤害任何人,却带来别人对你的误解,“真尼玛装逼、真假、真够闲的,哟,真能跑”。这还是当初你想建立的个人品牌吗,社交平台是社交,是人与人的关系,你把人的微妙关系抛开,企图变成一个职场展示平台,这无疑与找死,因为所有指向已经不是你以为的“某种职业人设”符号了,你造的太完美了,假的都不像人,微信这种熟人社交平台上只看到你在工作了,卧槽,你媳妇是假的吧。
其次,讲讲所谓内涵的具体表达。
- 内涵表达出来,对于企业品牌来讲是符合“购买特性”、对于个人品牌来讲是符合“社交特性”的。看似来讲是一个正确的废话,具体分解下其实也是讲对于这个产品购买人的决定,对于人际交往中人的沟通。这个问题,我不想讲的太学术,从通俗来讲,既然是“人”就有恶的好的一面,难道就是讲人性弱点、所谓的痛点营销、痒点营销。最初我也是这样认为,后来思考下发现,成功的品牌只有所谓的“正面情绪”,哪怕哪些短暂成功的品牌。
- 先讲企业品牌。丧茶火了一段时间,最初我会认为这尼玛不是把“负面情绪”当品牌精神来营销了吗,但细想会认为,消费者买单难道真是因为“丧”来买单吗?“丧”背后是对于现在年轻人压力释放的一种调侃,“去尼玛的成功,去尼玛的努力,老子现在就要放空当下葛优躺,我买一杯丧茶,就是因为你说了我想说的话,拿一杯有丧茶巨大logo符号的奶茶,就是要让周遭看到,老子就是丧,压力滚粗”,这难道不是代表90后一种“反抗精神的自由意志”,也是“特立独行的行为标签,我就是这号人”。看似负面情绪,却是“正面鼓励,努力去做自己”,这尼玛是种什么精神,这代表我们新兴一代向上反抗的力量啊。
- 个人品牌。上面讲天天塑造独特的“某方面擅长的形象”也没人买账,若变成天天骂街,感叹、自顾自怜,你认为周边的人会不会认为你人格不稳定,精神状况有问题,直至认为你活得真是失败。那问题就来了,这不是干啥都是错的。那问题的关键就是,你要像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知晓社交伦理的人。抛开是否是精心美化过的道德问题,天天晒旅游吃美食是否会觉得你真有空,哪有时间学习提高,你是不是不是一个上进的人。天天工作,生活从没有,你这人多无趣。反而,很多人从不熟悉到产生好感,甚至线下交流,可能仅仅是因为“哇,他好懂生活啊,背着画板去采风画画”,“哇,他好真性情啊,昨天破口大骂,今天朋友圈却说整理情绪,重新上路”,所以,朋友圈的个人品牌,往往是社交中的对人的分寸把握,该工作就工作该享受生活就享受生活,昨天骂人今天打气,也有人性的脆弱,也有迷茫的无助,但最终负面的东西是撑起了你是一个“正常人”,另外才是与人交往的“因为兴趣相投,性情相投”。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实际是个名利场,每个人都不轻易透露个人特质,换个角度讲也是增加了“交际的时间成本”,但名利场外是“真诚”相待,不要求得“左右逢源,处处吃得开”,不要把交际手段当成了交际目的,太多人把一生的时间浪费在这上面,却从没有弄清楚自己是谁。有自我,必然才会有喜欢和厌恶之分。
最后,品牌不仅是形象人设的建立问题,还有传播问题
- 品牌的建立的重心不仅是形象策略,还有传播策略,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中都很容易形象策略当成全部,而忘了还有传播策略。
-
先谈企业品牌。还是说上面丧茶的例子,丧茶紧随喜茶出来的品牌,但现在越来越鸡肋,甚至我都不认为能走长远。品牌我们一直讲符号构建的问题,而现实也是落在讲“是什么”,无论是品牌的符号设计、内涵问题,其实都是如此。上面讲丧茶看似负面的情绪其实也是一种“正面情绪”的品牌内涵,但品牌不是简单的一个奶茶杯包装,卖场包装、奶茶名字设计的问题,最终你是要有人给你传播出去,有一系列的推广,现场展示,服务,去让人有体验(或观感、听觉、感受、话题、娱乐都行)让人愿意传播。这才是之前讲的品牌的最终目的,如何降低传播成本,如何固化受众忠诚,促成联结和交易的达成。所以,丧茶的品牌设计仅仅化身成一个形象策略,受众会在过程中逐渐丧失新鲜感(这个过程甚至就几个星期而已),而且所谓的内涵你在其他方面并未有让我感受到,然后被消费者淡忘。所以形象策略是品牌的起势,你立住了并不代表你成功了,这种巧遇下你发现了“人性需求”,却仅仅是展示的容器杯子,90后消费者在稍长的时间会依然认为你是能代表他的品牌文化吗,我的反抗也太尼玛廉价了,也太不酷了,反抗得太low了,直到我再拿起这杯丧茶,我都开始觉得这尼玛真没意思,丧得也太单调太无味了,这种丧不喝你奶茶,我也能找到另一种方式体现丧。所以考虑如何传播的问题,才是品牌达成持续成功的路径,有服务的亮点吗,有“丧文化”的周边小物件吗,有主题活动植入吗,有在奶茶上考虑过迭代更新吗,(一人丧、二人丧、夫妻丧套餐有吗),这些都有持续的活动和现场体能强化你认知,甚至自带传播属性愿意分享给周边人吗。品牌关乎策略,也关乎系列的执行运营。哪些事,哪些人,哪些活动、哪些广告设计、哪些渠道投放,这才是品牌落地。
-个人品牌。道理一样,品牌是打造,是运营,是有功利目的的设计,只是让它显得“诚意十足”(当然发自内心的诚意更好,更能打动人,就仅是包装大部分没有那份功力)。去旅游展示乐于享受生活,你能不仅仅是关注你P得好漂亮吗,想说自己练了好久的琴,你也要练得自己都觉得满意吧,小曲来一手啊。哪些有传播属性的事,很多深谙人性的人自然很明白。这是为什么有人骂了品牌商欺诈,有人仅仅是随声附和,我也遭遇过。而有人列举证据,逻辑清晰的展示欺诈过程,保障自己利益的维权发声,一发朋友圈砸锅了,人人都是道德卫士,都愿意发声传播,对你印象深刻,“原来平时看他温文尔雅,做起事了逻辑清楚着呢,真实勇敢,佩服!”同样,也可以想想,有人骂人就是真性情,有人骂人就是神经病。
每个人自有其认知台阶,没有孰优孰劣,以上就是我的个人看法,有我个人的立场,仅仅是因为最近也在思考房地产营销的传播问题,在公交车上突然想到了这个角度,拎出来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