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重心的随机变化性

做任何事都必须有一个重心,如果重心失去了,那么事情本身将变得豪无意义可言。偶尔一些事情做着做着也会慢慢失掉重心,因为能量的运动平衡被打破了。短暂困惑后可能会重新找到新的重心。就像一粒水珠从河流汇入大海必须会产生一个短暂的重新认识自己和所处环境关系的变化过程。当然这个新平衡与火箭升入太空的形式具有雷同。都是极限的向上突破。而这种极限的向上突破往往也伴随着粉身碎骨的风险。

突进的动力的来源要么是外部环境的压力,要么是主观欲望的愿力。除此以外就剩下打发时间的小兴趣。通过三者的融合会产生各种奇妙的化学变化。而一旦事情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原有的肯定与否定也会随之改变。这是结构的变化。在没有停留和不断变化的重构中,不断的追寻重心和失去重心。这个运行轨道产生的势能会令重心不停的偏移,然后在跟不上节奏的认识中所坚持的旧观念会让焦点以外的事情被动的忽略。于是就形成了完成任务式的后滞性轨道。

除非你有短暂放下一切的机会(定格思考),否则永远都梳理不清。逻辑混乱以后很可能就变成习惯性逃避。这个动能衰减会随着运动能力的减少逐步加快。被脱离出来的人与动能持续的人会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个反差导致的归属地会在时空领域持续酝酿,直到出现下一个循环偏移时可能发生的随机联系出现。(如果读到这里你还可以逻辑清晰,那说明你理解得还不够透彻)

没错,当事物的变化超出认识能力范围时。思维的后滞性就出现了。这个后滞是没有唯一标准的,你不能因为后滞现象判断一个人的智商高低。理解是建立在相同的认知与共识之上的。

另外,顿悟可以让定格发生跳跃。这个契机会使两个不相交的轨道发生现象级融合。于是顿悟认识本身在当下会构成事件重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时此刻便有了四两拨千斤的机会,可以有限的改变大环境的势能属性(方向或者结构点)。

好了,到了这一步你已经将重心打散变成了多个更加具体的重心了。然后通过这种重心的重构能力,就能在不断随机运动的事件中随时找准关键重心。

本人理科出身,文科功底不算很扎实,大家将就试着理解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好像好久没有这么激动与开心过了 现在想想 自己得经历还真是何其多 参加完复试 坐了隔夜车回到熊窝 其实已经...
    Admancy是我阅读 262评论 0 1
  • ——焦红军 刘老生来爱钻研, 高风亮节人称赞, 友好邻里爱家园, 雁过留声人留名, 山高路长悄无声, 剧情虽小...
    山不在高_26f4阅读 185评论 0 1
  • 就像这条路 踏过的只有双脚 心灵不染 我的来去只是刹那 手中是千年的忘川 就像这座山 翻过的只有等待 我的生命只有...
    小律管海鑫阅读 194评论 0 0
  • 去年我曾在长滩岛有过一次自由行的体验,虽然这趟旅程大体顺利,但是交流问题的确浪费了不少时间精力,从飞机上填入境单开...
    Alice_cyy阅读 191评论 0 1
  • 一、安装运行 安装tomcat之前必须安装java环境 切换到tomcat目录 启动和关闭 二、可能遇到的问题 1...
    zxcvbnmzsedr阅读 73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