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学首日的思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古训,在开学第一天的经历中,让我有了尤为深刻的体悟。
原本学校精心规划了为期两天的养成教育,旨在帮助我们尽快适应新学期的节奏,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夜晚的一场雨打破了所有的安排。第二天清晨,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无奈之下,养成教育只能临时叫停,改为打扫教室卫生。
教室空间有限,同学们齐心协力,很快便完成了任务。之后,大家只能在教室里漫无目的地等待下一步的指示,时间就在这等待中悄然流逝。下午,天空稍稍放晴,鉴于校园杂草丛生的状况,学校决定安排建校劳动,进行杂草大清理。这本是一个合理的安排,可问题出在通知的临时改动上。没有通知,学生先到教室等待班主任安排,班主任刚进教室,学校又临时改动通知,让学生集合整顿队伍,然后再进行劳动,这一来二去,老师和学生们在校园里跑来跑去,现场一片混乱,秩序全无。
这一天的经历,让我不禁想起那些做事严谨、提前规划的人。他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往往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定方案,甚至会准备多个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一旦一个方案行不通,便迅速切换到另一个,从而确保事情能够顺利进行,万无一失。
当然,我们或许不需要如此复杂繁琐的多个方案,但至少不能在事情即将开始时才匆忙通知大家要做什么。如果学校能够提前根据天气等因素做好不同的计划,比如制定雨天和晴天两套不同的活动方案,并且提前告知师生们在相应情况下的具体安排,那么今天的局面或许会大不相同。
提前规划,不仅能够让我们对即将要做的事情心中有数,更能提高做事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混乱和时间浪费。就像在学习中,我们提前制定好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在生活中,提前规划好行程和事务,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避免手忙脚乱。
“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话语,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做事的态度。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学校的活动安排,还是我们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都能多一些提前的规划和准备,少一些临时的变动和混乱,让我们的每一次行动都更加高效、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