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同县散文学会会长,叶晓燕老师见了一面,地点就在县行政服务中心。上次来这里,还是在五月份,已经是好几个月之前了。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格,丝毫没有成为我们交流的阻碍。
作为写作的前辈,叶老师对于文学新生代的发展给予很大的支持,上午在短信里邀请叶老师作为青少年作家协会“志远杯”征文比赛的评委时,她欣然答应,并且提到要送我几本书,让我既欣喜又意外,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有幸同叶老师一见。
窗外阴云重重,窗里如沐春风。
不一会儿便到了地点,简短的招呼后,我们聊了起来,聊为人处世准则,聊搁置已久的历史故事,聊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聊走过的路,看过的书。一个多小时转眼就溜走了,只觉得意犹未尽。这一个多小时,我收获颇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叶老师讲到,作家应该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要不偏不破不张扬,让我很是受用。
什么是写作?当我们拿起笔时,总是有很多的情感要倾诉,或许这就是写作。
不过,同叶老师谈话后,我觉得认清自己再来写作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自己写得文字在得不到认可时,还可以学会拐弯寻找到适合它成长的土壤和读者。某些作者的文字虽然在喧闹中获得了呐喊和尖叫,获得了虚名浮利,但它没有生命力。
而叶老师则不然,在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我能够深深地感觉到她的那种淡泊,朴实的精神,她是因为兴趣而创作,而非带着功利性,目的性的去创作,在这个物质时代来说,是一中难能可贵精神,同时对我来说她还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是一个慈祥如母亲般的长辈。
还记得自己在十五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看到童年幻想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那些奇思妙想,而后在十七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一篇篇小说,发表中文在线下的一家小说网站上,一连数周不间断的更新创作,最终成功的在中文在线签约为一名“作家”。
然而现在看来,那时的我还不明白正真“作家”二字的意义,只是沉迷于我自己创造杜撰出来的世界。
今日同叶老师见面后,我方才真正的明白,目前我需要的是更多的阅读和学习,写作是一件好事情,但必须是要建立在一定物质能力基础上的,毕竟在这个时代是需要学历工作才能养活自己,稳定且轻松的工作才能有富裕的时间来创作,从这件事上来说,我很感谢叶老师,她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虽然接下来的一年我不再打算写作了,我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忙于我的高考,但是我自认为,今天是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的一天,即使是只迈出了一小步。
最后对自己说一句,加油,十八岁的你!
同时也再次感谢叶老师的一席话,感谢叶老师所赠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