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武夷山结缘,源于唐兄,他武夷山之行后留下美好的印象,极力推荐我去感受那里的山、水、人与茶。2015年11月15日,我乘火车开启了武夷山问茶之行。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之一,盘桓于福建、江西接壤的崇安县境内,为福建第一名山。相传昔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而得此名。
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奇岩,峰岩交错,怪石嶙峋,翠岗起伏,溪流纵横。九区溪,蜿蜒十五华里,贯穿山中,有三湾九区的胜景,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品质超群。因茶生长于岩凹、石隙、石缝、石坑、山水之间,得山川之灵气,蓄日月之精华,因岩得韵,品饮之间,自有一股厚重悠长的岩韵,绵绵不绝,回味无穷,故曰“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根据产地不同,可分为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正岩茶,也称大岩茶,传统上是指三坑两涧,即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及流香涧、悟源涧流域所产的茶叶品质最佳,岩韵特显。半岩茶,也叫大岩茶,是指正岩茶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品质稍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平地、沿溪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武夷岩茶为武夷山名产,大红袍则是武夷岩茶中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武夷茶王”,它品质优质,被列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宝。
1972年中美建交。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毛泽东主席在书房里会见了尼克松总统,用自己喜爱的茉莉花茶接待尊贵的客人。毛泽东还送给尼克松四两(相当于200克)“大红袍”茶,尼克松觉得送得量少。周恩来闻之笑慰尼克松:“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将其中典故告诉他:“这种茶极为珍贵,每年所产不及500克,我们的主席已将他珍爱的一半家当奉送您了。”尼克松总统听了肃然起敬,并深感荣幸。这款令尼克松总统肃然起敬的茶叶就产自武夷山的“大红袍”母树。
关于大红袍茶树名称由来,民间传说很多。一种说法是大红袍乃仙人所赐,生长在悬崖峭壁,人登不上去,寺庙僧人用果子引诱训练猴子来采,又叫“猴采茶”。
另一种说法是天心寺的老方丈,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进京赶考举子的病,举子得中状元后,赶回天心寺以谢救命之恩,并将皇上所赐红袍披于六棵茶树上,以示龙恩。后人便将茶树取名“大红袍”。
还有一种说法,某朝一位皇后患病,久治不愈,太子便到民间寻找仙草秘方,途中得一老汉相助,前往武夷山九龙窠采得三株茶树的叶子治愈母亲,皇帝大喜,连下两道圣旨:一是赐予大红袍一件,每年寒冬为茶树御寒;二是封老人为护树将军,世代袭职,每年采茶进贡,自此就把这三株茶树称为“大红袍”。
生长在九龙窠半山腰的峭壁上的大红袍母树,树高超过两米,不知从哪个年代开始,常年有专人看守。看守人员有过寺庙僧人、士兵、农户,从未间断做,这在国内外实属少见。现在还多角度安装了摄像头。
大红袍属于品质特优的“名丛”,以精湛的工艺制作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的“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被誉为“武夷茶王”。
现存的大红袍母树,年产茶叶不足500克,极其珍贵。大红袍母树曾于1998年8月18日在武夷山市第五次岩茶节上首次公开拍卖,其中的20克被海外投资(澳洲)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荣茂先生以15.68万元人民币拍下。
大红袍的外表,看起来黑黑粗粗,太过朴实,甚至被当地人称作“乞丐茶”。事实上,他并不是一外表的精致取胜,而是与君子不事张扬、内敛沉稳、醇厚典雅的品性有着相通之处,胜在内质的丰厚。
大红袍从采摘、做青、揉捻、焙火,直至最后被冲泡品饮,身经万般锤炼,最终释放出“岩骨花香”,这是一种修行的意境。
顶级大红袍,最初有明显的焦糖味,稍带苦涩,但苦中有甜,回甘醇厚,同时茶香逐渐散发出来,齿颊留香,唇舌生津,韵泽回喉。因此,大红袍的甘与苦是联系在一起的。香久益清,味久益纯,苦尽甘来。人生得失尽在杯中,苦涩甘甜渐次展现,其实“甘苦原来是一家”的境界。这也是品饮大红袍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