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系亲王之上篇我们讲了历代郑王,下篇我们来看看历代郑藩都出了些什么样的人物。
第一代郑王朱瞻埈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11月1日),封为郑王。明仁宗朱高炽崩逝时,由于皇太子朱瞻基远在南京,此时更有二叔朱高煦,三叔朱高燧虎视眈眈,张皇后命令朱瞻埈和他的弟弟襄王朱瞻墡监国,直至明宣宗即位。后来宣宗亲征乐安,仍命朱瞻埈和朱瞻墡守北京。
宣德四年(1429年),朱瞻埈就藩凤翔府,后多次请旨南迁,均被回绝。后因第十弟卫恭王朱瞻埏薨逝,(因为十弟封国怀庆府,所以新修王府搁置无人)故而在正统八年(1443年)明英宗下诏改封至怀庆府。
朱瞻埈个性暴厉,数次杖打打死人。明英宗以御史周瑛为他的长史,他的行为稍为收敛。他在位四十二年,在成化二年(1466年)过世,谥号靖,两年后其子朱祁锳就嗣位。
第五代郑王朱厚烷
这里要插播点故事,郑简王朱祁锳有十个儿子:长子世子(郑僖王)朱见滋,长孙朱佑枔承袭郑王,次子早夭,三子盟津恭懿王朱见濍,四子东垣端惠王朱见赣。而朱见濍的母亲被郑简王宠幸,计划为朱见濍夺嫡但不成功。后朱见濍窃去世子金册,郑简王要求索回,他埋怨其父,不再朝见郑简王,行为日益恶劣,而郑简王上奏明宪宗,使朱见濍被革为庶人,此后盟津王朱见濍一脉,被称为盟津庶人。
后来,郑康王朱祐枔去世,无子,本来按序应以朱见濍之子朱祐橏嗣郑王,但因朱见濍有罪被废,所以以立四叔东垣端惠王之子朱祐檡为郑王,是为郑懿王。而朱佑檡之子就是朱厚烷。
朱厚烷(1591年卒),他于嘉靖六年(1527年)袭封郑王。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七月上书,请皇帝明世宗修德行,不要再迷信道教,以规谏世宗。当时世宗大怒,把朱厚烷使者入狱。
嘉靖二十九年,朱祐橏要求复郡王爵位,又怨朱厚烷不为他上奏,于是乘世宗大怒,上疏他四十条罪行,以叛逆罪为首告发。世宗下诏以驸马中官聆讯,复报并无叛逆罪,但有以治宫室名号拟乘舆的罪行。明世宗大怒:“朱厚烷不理朕劝告,在郑国中骄傲无礼,是大逆不道。”于是朱厚烷遭削爵,降为庶人,禁锢凤阳。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复朱厚烷的王爵,并增岁禄四百石。
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过世,谥号恭,端清世子朱载堉,本可承继王位,但他上书皇帝,甘愿放弃。有司认为,“载堉虽深执让节,然嗣郑王已三世,无中更理,宜以载堉子翊锡嗣。”即使如此,载堉也不答应,他“累疏恳辞”,执意让爵,从他父亲卒年起,直到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经十五年七疏之后,神宗皇帝才予以允准,“以祐橏之孙载璽嗣,而令载堉及翊锡以世子世孙禄终其身,子孙仍封东垣王。”让爵之后,他自称道人,迁居。
朱载堉一生越祖规,破故习,注重实践和实验,一生刻苦求真,呕心沥血,共完成《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瑟谱》等。
结语:
第一代郑王朱瞻埈,在京师能肩负起监国大任,在藩国个性暴躁,多次打死无辜百姓,是什么让他变成如此两面派的性格?
第五代郑王朱厚烷,不惧皇权,敢于直言,这种性格是可贵的。
朱厚烷世子朱载堉,对亲王位,无欲无求,主动拒绝承袭,专心研究自己的爱好。
盟津王朱见濍为挣亲王位盗窃金册,被废庶人,到了玄孙朱载璽又莫名其妙的继承了郑王大宗一脉。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感慨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