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逗茉莉
青春是什么?
有人说,青春就是:逝去的渴望回首,拥有的却仿佛置身病中。它突然而至,找不到病根儿,只知道一切都不对劲。焦虑和不安一刻也不放过年轻的心。
拥有青春的我们总是与无聊的生活,教条的学校,落后固执的父母奋力较劲。想要自由,想要去流浪,想要活出真实的自我。于是,我们与父母争吵,与自己较劲。在这种又爱又虐的过程中,心中真正的爱和恐惧,像擦掉氧化层的银器一样,发出了光。
我认识一对母女。女儿和母亲仿若出自一个模子,区别只在于岁月给了母亲更多的恩赐。女儿花季之年,略显稚嫩的脸庞透着叛逆和倔强。
女儿仿若母亲上辈子的仇人,硬是要用愤愤的眼神和犀利的言辞与母亲劈杀。她像个君王立志于攻城略地,站在自己的城池里注视着俯首的敌人被片片凌迟。然而,那个被锥心嗜血的人或许就是以后的自己。而自己却是曾经的她。
母亲妥协了,她太累太累,经不起经久地呕心沥血。她决定放手让女儿追寻自己的人生。
青春,多么珍贵又多么令人莫名。女儿面对母亲地放手变得惶恐不安,守着一个没有爱和关怀的城池太无助太孤单。终于,她意识到了生命的美好,母亲的爱。
在厮杀与认爱地过程中,青春渐渐走向尾声。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孩子的许多想法、观念多是受了父母的影响。即使他们拼命想逃离却又不知不觉深陷其中,成为了他们父母的样子。如此循环。直到他们意识到生命该有的样子。
可是,往往我们自己激励自己的方式无意中却促成了自我憎恨,进而憎恨他人。不断要求自己不要成为父母那样,应该做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于是,我们不停地责备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认为自己“必须”做好一切事。然而,无形中却导致了内在的分裂和不满,忽略了内心真正的声音和真实的需要。
我们开始“暴力”相向,对自己,对他人。这个暴力绝非武力,而是精神挞伐,属于“隐形的暴力”。我们频繁地使用着如此“暴力”却不自知。我们内心的平静遭到了破坏,渴望以此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
要知道,唯有爱才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人性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我们爱的能力取决于我们的审美能力。我们一旦看到了美,自己的,他人的,以及其他生命的美的时候,我们心中即会充满柔情。生活的热情和活力就会一一回归。我们的人生才可以对生命的美丽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