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或者其他事宜的缘故,前两次读《老人与海》的时候都产生了中断,所以未能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也是这次闲了下来,买了本精装版的《老人与海》,细细的品读起来。
其实如果就故事本身而言,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小故事,如果让我给小朋友讲故事,其实几句话就可以讲完:
整个故事是讲在古巴哈瓦那的一个老人圣迭戈,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之后,再次独自出海,经历了4天3夜与大鱼斗争,战胜大鱼后又和尾随而至的各种鲨鱼斗争之后,最终带着一条有史以来他能捕到的最大的鱼的骨架返回渔港。Over。
但名著之所以是名著,而且海明威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原因就在于他高超的写作技巧,将老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展现在大家面前,正如瑞典学院的安德斯·奥斯特灵在当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的演讲中所说:这个故事一曲颂歌,它提倡哪怕结果一无所得也永不屈服的奋斗精神,赞扬失败之中的到的凯旋。书中的那句“但好汉不是为失败而生的,好汉可以被毁灭,但不会被打败”成为至理名言,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一扫二战后欧美文坛衰糜颓唐的悲观主义风气。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下便是我读此书的个人感悟:
第一点,关于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当一个人独自奋斗的时候,最希望的是能在危机的时候得到他人的帮助,也正如文中的老人,他多么希望那个男孩能够在自己身边帮助自己,文中6次以老人的自言自语提到“要是那孩子在就好了”,表面上如果有男孩在肯定能帮到老人的忙,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其实“男孩”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就像那棵救命的稻草一般,每个人都想拼命的去抓住,去希冀。
但现实就是现实,人不能活在飘渺的希冀里,虽然那很美好,让人怀念。老人最终也只能以一己之力去对抗那条大鱼,以及随之而来的鲨鱼们,在面对强大的对手面前,哪怕最后精疲力竭,几近死亡,但老人还是坚持到最后一刻,完全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这种精神是可畏的,也更可敬的!
第二点,就写作技巧而言,海明威将老人捕鱼的整个过程,以及与鲨鱼斗争的整个过程,几乎是一种放电影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极具画面感:“鲨鱼翻了个身,老人看到他的眼睛全无生气,随后他又翻身了,给自己绕上两圈绳索。老人知道他已经死了,但鲨鱼不肯承认。他肚皮朝天,尾巴扑腾着,嘴巴咔哒咔哒地张开又合上,像快艇般破浪而行。海面被他的尾巴翻出白浪,他有四分之三的身体露出水上,这时连着鱼枪的细绳变得很紧,抖了几下,随即被绷断了。鲨鱼静静地在水面浮了片刻,老人看着他。然后他慢慢地沉下去。”这种生动形象的刻画,非一般人所能及。而且整篇都是如此,虽然是一篇短篇小说,但实际却是一场人与自然斗争的大电影,一个个电影画面精彩的呈现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在你面前,像极了那些野外生存主题的纪录片。
第三点,是老人通篇的自言自语的表达形式。有过一个人旅行、探险或者创业的人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不知不觉中,都会渐渐地形成一些自言自语的习惯,时而评价一下周边的风景,时而批评下自己的决定和愚蠢的行为,时而恨恨的骂上两句,时而给自己打打气,让自己加油,再坚持坚持。文章的这种表达方式,极易在那些经历过孤独的人群中激发共鸣,若不是真正体验过这种孤独,感悟过这种孤独,是绝对无法准确的表达出这种情绪,抑或氛围。
以上便是个人的拙见,因为只读过一遍,可能并未能完全体味文章的精髓。但目前看来,个人感觉这本书特别适合那些一个人拼搏的创业者或者奋斗者,希望他们能从这里找到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