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设计作为产品的一项基本工作内容,常常引起各种争论。有人说,想做产品,要先学好Axure;也有人说,Axure只是一个工具,不应该把它抬得太高。两者都是对的。对于产品新人而言(比如我这种小白),第一个接触的工具大概就是Axure,而这个工具,作为产品设计的方案呈现者,也贯穿了产品的整个工作。
产品新人有个很大的误解就是,学好了axure就能做产品了,axure必须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去研究,一定要玩到能用axure做高保真为止。于是乎,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折腾中继器,研究函数。最后却发现,花了很多时间,却影响了产品的迭代,可谓无用之功。
当然,也不能否定高保真的价值,从某种程度来说,高保真可以让老板,开发清晰明了地了解整个迭代方案的逻辑,这对于产品的讲演,开发都是挺有帮助的。但是,作为一个追求小步快跑的行业,时间就是公司的生命,高保真就显得不合时宜。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个问题:原型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应该怎么去对待原型设计。
原型设计,在项目中,是为了让我们更方面地阐述自己的产品方案,让相关的工作人员更容易理解我们的需求,确保最终开发出来的产品是符合我们想要的结果的。
他的核心有几点:
1.产出要快;
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环境下,我们必须要最低成本地输出方案,把头脑里的主观想法呈现出来。做一套高保真是极耗时间的工作,竞争争分夺秒,不宜因为过多的交互效果,影响了产品的迭代。
2.表达清楚;
原型的目的就是为了通俗易懂地表达自己的idea,所以基本的交互和页面逻辑必须要表达清晰,功能和交互的具体说明必不可少,确保我们整个产品的所有细节我们考虑得足够清晰了,再和开发设计沟通的时候,才不会增加难度。
3.快速迭代。
原型本身只是一个idea的体现,它不一定正确,所以它也必然会经过多方的评审,测试,沟通,确认,所以务必保证原型是可复用的,修改成本足够地低。
从我个人的实习,以及在和导师,部门小伙伴等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几种方案的原型设计是比较不错的。
1.在同一个工作板上输出平面原型,用线段将各个页面串起来,并将业务流程图和功能交互说明都写在同一个工作版,尽可能一个模块一个工作板。
这样做的好处是:UI和前端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的具体工作量,后台也可以根据流程图和功能交互说明来理解产品逻辑。
2.做交互,但只做基本的页面跳转逻辑。同样,也需要清晰地表达好业务的流程和功能交互说明,确保产品的逻辑是没有问题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短平快的输出原型,同时也能让相关部门的小伙伴更实际地感知原型的基本交互方式。
当然,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尽一致,经验和方法论也各有不同,产品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地优化自己的原型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