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介绍了一本关于青春期情绪的书(相关文章一本书带你回到青春期那些隐秘的角落 - 简书 (jianshu.com))。
那是一本从大人的视角,用心理学探究十几岁孩子几个显著情绪内在影响的书。有些人觉得理论性偏强,看起来会有点吃力。
确实,一个人在青春期会有怎样的心理变化,不仅仅取决于自身,还和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有着强关联。
人人都喜欢看故事,因为故事比理论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而说到有关青春期的故事,有一位作家不得不提,她就是意大利女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笔名)。
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4本相继出版的情节相关的小说),以史诗般的体例,描述了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尖锐又细腻地探讨了女性命运的复杂性和深度。
2017年,那不勒斯四部曲被HBO改编成了系列电视剧,收获了极高的收视率和评分。
作为出身于那不勒斯穷人区的作者本人,埃莱娜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取材于自己的经历和对所处社会环境的深刻洞察。
因此,那不勒斯城、女性、青春、成长,成了她作品的关键词。
埃莱娜的作品之所以能俘获如此多的认可和推崇,在于她解剖刀一样的笔触,将个体成长与家庭、社会、阶层相糅合,呈现出一股突破的强大力量,总能让读者在故事中,或者人物身上发现能与己擦出火花的某一个点。
而这种电光火石的触动,似乎又跳出了某一个特定的地域,让每一个成长中或经历过成长阵痛的人,都感同身受。
2019年,埃莱娜的新作《成年人的谎言生活》问世,中文版于2021年7月在国内出版。
不同于四部曲的最显著一点,这一次作者把着力点放在了上端中产阶级,面对底层社会向下探索的视角上。
90年代,出身于那不勒斯“上城”中产家庭的女孩乔瓦娜,原本有着幸福优越的成长环境。
而因为父母不经意间的一次谈话,触发了正处于青春期的她,开始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一步步走向“下城”,慢慢揭开家庭和成长的疮疤。
羞耻、撕裂、愤怒、欲望、颠覆,直至突破自我,乔瓦娜最终以一种果决利落的方式和过去告别,并决心要以独一无二的方式进入成年。
-01-
手镯的秘密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围绕着“手镯”这个线索,以少女乔瓦娜的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乔瓦娜12岁的某一天,偶然听到父亲对母亲说,女儿越来越像自己那个很嫌恶的妹妹维多利亚了。
这个名叫维多利亚的姑姑,一直以来都是家里父母讳莫如深,不愿提及的人。在乔瓦娜的内心深处,她就是“丑陋”的代名词。
可为什么一向对自己疼爱有加、文质彬彬的父亲,会用如此嫌弃的口吻说自己和姑姑一样丑?
正在经历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乔瓦娜,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她想要看看这个姑姑的真身。
然而翻箱倒柜把家里翻了个遍,也没有揭开这个谜底。她找不到任何关于姑姑的照片,除了几张照片上被父亲用黑笔涂抹掉的“那个人”。
乔瓦娜确信“那个人”就是维多利亚姑姑。她因此和父母怄气,打破禁忌询问父母关于姑姑的事情,并表示要和姑姑见面。
父亲答应了她的请求,亲自送她离开代表中产世界的那不勒斯“上城”,驶向嘈杂拥挤无秩序的底层世界“下城”。
和姑姑的见面,毫不意外地打破了乔瓦娜前12年构建起来的认知世界。
虽然维多利亚无不在控诉和斥责自己的父母,但乔瓦娜却从她暴烈充满戾气的身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真实和耿直,并被其深深影响。
第一次见面,维多利亚就提到了一只手镯,她说那只漂亮的手镯是乔瓦娜的奶奶留给自己的遗物,而她转送给了乔瓦娜作为出生礼。
然而,乔瓦娜对此一无所知,之后询问父母,他们也表示并不知晓手镯的事情。
如同上瘾了一般,通过一次次的见面,乔瓦娜见证了姑姑维多利亚和她的已故恋人恩佐昔日荒诞而悲剧的爱情,也和恩佐的三个孩子缔结了奇怪的友谊。
那片粗鄙和鲁莽的社区,逐渐成了乔瓦娜反叛上城的中产阶级伪善生活的工具。
与此同时,她逐渐发现父母不为人知的一面,揭开了他们虚伪婚姻的面纱。
当父亲最好朋友的妻子把姑姑口中的手镯送还给自己的那一天起,似乎所有的谎言开始渐次剥落。
父亲终于还是在两年后离开了自己和母亲,与那个女人,也是自己亲密无间的两姐妹朋友的母亲,组成了新的家庭。
而发生家庭变故的这两年里,乔瓦娜也从一个穿着粉色衣裙的女孩,蜕变成了只穿黑色,化浓妆,留级重读的15岁问题少女。
日渐消瘦沉迷过去的母亲,逐渐疏离而自己始终无法理解原谅的父亲,维系着微妙友情的两姐妹朋友,情绪变化无常的姑姑,身边似乎没有一个人能在这个时候拉她一把。
直到虔诚而博学的罗伯特出现,乔瓦娜仿佛看到了无尽黑暗中的一道曙光,正在赶来解救自己。
带着崇拜和爱慕的情愫,乔瓦娜有意无意地介入到了朱莉安娜与罗伯特的恋情之中。
然而,当她最终发现对于罗伯特的幻想也破灭之后,才似乎明白,每个人都只能靠自己成长为大人。
最后戴在朱莉安娜手上的那只手镯,也讲出了关于它的真实身份和秘密。
于是乔瓦娜以一种利落而残酷的方式终结了自己代表童年的过去,在自我设定的一种仪式感中,完成对一切虚伪和肮脏的终结,奔赴全新的开始。
-02-
成长的真相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但也难有“真实”二字。
我们经常会说这个世界,没有对错之分,因为成年人的眼睛能看到“灰色”的区间。
然而,在孩子的眼里,世界本就是非黑即白的存在。
当他们逐渐长大,开始向成人世界靠近的时候,一切关于美好无瑕疵的粉饰,不可避免地一一瓦解。
于是,冲突出现了,风暴开始酝酿。
如果家庭环境稳定和谐,青春期最多也只是成长过程中的热带风暴,即使疾风骤雨,也不过转瞬即逝。
然而,当成长环境发生巨大变故,正好赶上青春期的风眼,推波助澜下的威力,足以对一个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留下一生的成长之痛。
敏感、冲动、怀疑,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成年人的伪善。
大人思考问题的逻辑是,孩子还小,而生活太复杂,等他们长大了才会明白。于是,习惯选择迂回、避讳,甚至请求孩子配合这种在他们眼里的“表演”。
乔瓦娜作为一个孩子发出了内心的呐喊:“谎言,全是谎言,成年人不准我们说谎,可他们却满嘴谎言。”
作者埃莱娜把大人们在成人世界,迫于情感、生活和阶层的取舍选择,与青春期少女面对真相而产生的困惑、反叛和逆来顺受,复杂而细腻的心思,对立与冲突,极力地呈现,全然地复原。
从成年人的视角看这个故事,我无法认可父亲安德烈十几年来的精神出轨,但却能认同他对于女儿教育上的庇护和指引;
我同情乔瓦娜的母亲对丈夫的念念不忘为伊消得人憔悴,但却无法接受她最终选择和那个一边出轨一边被出轨的马里安诺走到一起;
我难以忍受姑姑维多利亚满口粗话,性格暴烈,但却钦佩她忠于自我,善恶分明,为已逝爱情坚守,还能和情人的遗孀遗孤成为一家人。
而从几个孩子角度来看,无论是乔瓦娜,还是安吉拉和伊达两姐妹,尽管家庭的变故在她们的嘴里并不值一提,还不如她们自己的友谊和爱之初体验更有吸引力。
然而,在内心深处,她们不解甚至不原谅的成年人关系和家庭巨变,却在以一种隐形的力量作用于她们,促使她们去成为或者不想成为怎样的大人。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对心灵来说,没有微不足道的小事。心灵能将一切放大。”
也许,这就是成长的真相。
-03-
谎言的背后
埃莱娜文字里有着肉眼可见的挣扎,而这种挣扎正是来自于社会环境中的阶级对立和冲突。
“那不勒斯四部曲”讲述的是底层向上抗争的故事,而《成年人的谎言生活》则是自上而下的探索和融合。
从这点上来说,这部小说的立意更具勇气。
在阶级分明的社会中,不乏自尊自强,妄图凭借自身努力,跻身上层,就此摆脱不堪出身的人。
比如乔瓦娜的父亲安德烈,他用自己不懈的追求,成为大学教师,潜心学术钻研,终成一个体面的“上城”人士。
然而,以妹妹维多利亚为代表的下城区原生家庭,却始终是他不想面对和触碰的软肋。
他用精致和体面包裹的生活,终究因虚伪婚姻的真实面目被揭开面临瓦解,而这也正是维多利亚所唾弃的中产人士的虚妄和伪善。
锋芒毕露爱憎分明的维多利亚,虽有着不够礼貌的言行和不够体面的工作,但却是一个真性情之人。
在情人离世之后,还与他的妻子成为朋友,共同担负起养育三个孩子的责任,并一心虔诚,祈求救赎。
外表粗鄙内心传统的她,极力让乔瓦娜远离危险的人和事,忠告她处子之身对于一个女孩的重要性。
到底外在的体面重要,还是内心的体面重要?作为正在经历成长的少女乔瓦娜,正是在这样上与下的不断穿行中,逐步完成着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塑。
当上一代的恩怨情仇撕裂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后,青春期的叛逆来势汹汹。她试图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自我形象,去对抗被颠覆了的认知世界,去惩罚那些满口谎言的成年人。
与此同时,她面对身边出现的或带着目的,或心存嫉妒和恶意的同龄人,始终保持着警惕和距离。看似问题少女的装扮下,却有着对自我的坚守和执着。
自带光环的罗伯特的出现,让濒临绝望的乔瓦娜有了重生的希望和念想。然而这份情愫,最终也因为罗伯特在未婚妻不在的时候真实想法的暴露,而幻灭。
也许,罗伯特也只不过是父亲曾经的样子,用高尚掩饰的虚伪,还不如一开始就表露无遗的目的性,来得更为直接和真实。
乔瓦娜最终选择对自己觊觎已久的人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在我看来,她是用一种决绝的态度逆风飞行。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乔瓦娜终于看到成年人谎言背后的真实世界。
虽然,每一个孩子都将不可避免地成长为自己曾经唾弃的大人,但每个人都有权去选择更忠于自我的态度进入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