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团圆为何多

【您听我胡说】

我们的大团圆为何多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常以平等心来宽慰自己和他人,底子确是其整体性悲剧感!

在历尽几千年辛苦的岁月里,漫游也好,隐居也好,总是很梦幻,有点幻纱和迷雾的轻浮色彩蔓延。知识分子全部的追求就是——用所谓宠辱不惊来确定自己是清醒的。

从“哀而不伤”到“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中间隔着两千五百年的光阴。用不作恶来宽恕而不救赎生命的真相。

文化、知识、思想、逻辑、伦理、立场造成的一连串主观成见,一种千年的沉重、自闭的情绪!常用一句“凭借”的退路来占了有所凭借的生命便宜和心理方便,奈何一言堂的儒家用重重帘幕密遮对自然与自由的灯光。实在不行就又用老庄的梦幻帘幕,去幻化一层新的帘幕让自然的清醒像纱罩灯一样,试图照出生命和情感的真实样子来。

所以,在文艺作品里充满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大团圆。其目的不过是逃避责任和免除忏悔!

——摄政王于半吊子书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