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件事都可以打通学习的任督二脉。

没有路的野山

以前的同事Y酷爱爬山,这个城市大大小小的山头几乎都爬遍。

他不仅自己爱爬山,还带着十多岁的儿子爬,结果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了驴友,健康茁壮,充满活力。

Y还是个机械狂,特别喜欢用旧式的车床磨具做东西,比如瑞士军刀。

他的车从没进过4S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猪骨手链,桃符,木质小葫芦,同事们过生日时经常收到他送的纯手工礼物。

你无法想象,那些小巧玲珑、精致细腻的东西,竟全出自一双沾满机油的大手、一个一米八的汉子。

当然,Y同事工作也很出色。

我就纳闷,工作这么紧张,他哪来这么多精力打磨这些东西?

他说,任何时候,手里都别闲着。

看电视的时候,手里可以做;开车的时候,脑子可以想。

时间长了,就有感觉了。

在他的带动下,每个周五午休时间,我们都一起去爬公司旁边的山,几乎成了每周一次的团建。

爬了足足半年多,我开始怕,后来累,再后来就麻木了。

离开公司3年后的今天,我带儿子去爬一座海拔200多米的野山,我以为自己可能会体力不支,没想到全程毫无压力。

不仅如此,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爬山的乐趣。

来到山脚下,山顶就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召唤我。攀爬在随时可能消失的陡峭野路上,我重心稳稳当当,回头指引儿子,像当初同事指引我们。

下山后,内心出奇地充实和宁静。

我惊奇地发现,同事传授的那些关于爬山的技巧早已内化进我的大脑。

时隔3年,这些东西不仅没有退化,还发生了某种升华。

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就是这么微妙。

有时候,质变已经发生,只是你没有察觉;有时候,离质变还差那么一点点,可能下次就到了,你却中断了。

细想,凡事都是如此,写作也是。

坚持写下去,山重水复固然令人沮丧,但前方始终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刻在等你。

你不过去找它,它是不会自动跑过来找你的。

而且,真正的高手往往都是跨界的,因为他们的强项,是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

一旦从擅长的某件事上发现方法论,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其实,只要用心,每件事都可以打通学习的任督二脉。


冰雪溪,用文字认识自己,用文字与你相遇。公号@冰雪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